
(1).漂流;漂浮。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以其服用投 尼連河 , 捺地迦葉波 見諸祭器隨流漂泛。”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一:“蓋拘束以度日月,若鳥在籠中;漂泛於乾坤間,若萍浮水上。”
(2).謂明顯表現。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凱綏珂勒惠支木刻<犧牲>的說明》:“之所以于我們這樣接近的,是在她那強有力的,無不包羅的母性。這漂泛于她的藝術之上,如一種善的征兆。”
“漂泛”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piāo fà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字面意義
指物體在水面或空中漂流、漂浮,無固定方向。例如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描述祭器“隨流漂泛”,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用“萍浮水上”比喻漂泊狀态。
引申比喻
形容人或事物缺乏明确目标,隨波逐流。例如“漂泛的人生”指沒有穩定方向的生活狀态。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大唐西域記》或《鶴林玉露》。
漂泛是一個動詞,常用來描述物體在水面上隨波逐流的運動。它指的是物體被水流沖擊或風浪推動,漂浮在水面上旋轉或移動。
漂泛的部首是氵(水字旁),它由3個筆畫組成。
漂泛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直觀,由兩個形象的漢字組成:漂和泛。
漂泛在繁體中寫作「漂泛」。
在古代,漂泛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與現代漢字相似。
1. 大雨過後,河面上漂泛着大量的漂浮物。
2. 孩子們在湖邊放了一隻紙船,看着它漂泛在湖面上。
漂浮、漂流、漂亮、泛濫、泛舟
漂浮、漂流
沉沒、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