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姚的意思、飄姚的詳細解釋
飄姚的解釋
飄蕩,飛揚。《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的容與以猗靡兮,縹飄姚虖愈莊。”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言夫人之顔色的然盛美,雖在風中縹姚,愈益端嚴也。”
詞語分解
- 飄的解釋 飄 (飄) ā 隨風飛動:飄揚。飄擺。飄散(刵 )。飄灑。飄逸(灑脫自然,與衆不同)。飄溢(飄蕩洋溢)。飄拂。飄忽(a.風雲等輕快地移動;b.搖擺,浮動)。飄蕩。飄泊(同“漂泊”)。飄渺(同“漂渺”)
- 姚的解釋 姚 á 美好的樣子:姚冶(妖豔)。 姓。 古同“遙”,遠。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飄姚”一詞在現代漢語權威詞典中未見收錄,其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或固定搭配。根據漢語構詞法和相關詞彙分析,其含義可能存在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
作為“飄搖”的異寫或古語變體(可能性較高):
- “飄姚”很可能與“飄搖”相通或為其古時寫法/異體字。“飄搖”是标準現代漢語詞彙,含義明确:
- 基本義: 指物體在空中隨風搖動、飄蕩不定。例如:“柳枝在風中飄搖。”
- 引申義:
- 動蕩不安: 形容局勢不穩、社會動蕩。例如:“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 漂泊不定: 形容生活不穩定,居無定所。例如:“他過着飄搖的生活。”
- 古代文獻或特定方言中可能存在“飄姚”的寫法,其意應與“飄搖”相同或相近。例如,《古代漢語詞典》在解釋類似結構詞彙時,會指出其與現代通用詞的關系。
-
作為生僻詞或特定語境下的組合(可能性較低):
- 若将“飄”與“姚”拆解:
- “飄”:基本義為隨風飛動、飛揚(如飄動、飄揚),引申為輕浮、不踏實(如飄浮)或流浪(如漂泊)。《現代漢語詞典》
- “姚”:作為形容詞,古義有“美好貌”(如“姚冶”形容妖豔)或“遠”的意思;作為姓氏常見。但在“飄姚”組合中,此義項難以與“飄”自然搭配形成穩定詞義。《漢語大字典》
- 因此,若非“飄搖”的異寫,單獨組合“飄姚”缺乏明确、通用的釋義依據,可能僅見于極個别非主流文本或誤寫。
結論:
“飄姚”最合理的解釋是“飄搖”的異寫或古語變體形式,其含義等同于“飄搖”,即:
- 隨風搖動、飄蕩。
- (局勢、生活等)動蕩不安、不穩定。
若在特定古籍或語境中遇到“飄姚”,應結合上下文判斷其是否等同于“飄搖”。在現代漢語規範使用中,應采用标準詞形“飄搖”。
來源參考: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商務印書館. (ISBN: 9787100124508)
-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1998).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ISBN: 9787100027472)
-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2010). 漢語大字典 (第2版 九卷本). 四川辭書出版社, 崇文書局. (ISBN: 9787806827169)
網絡擴展解釋
“飄姚”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iāo yáo,主要用于形容飄蕩、飛揚的狀态,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飄姚”指物體或形象在風中輕盈飄動、飛揚的樣子,帶有動态美感。例如《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中描述李夫人容貌時寫道:
“的容與以猗靡兮,缥飄姚虖愈莊。”
此處通過“飄姚”展現李夫人在風中衣袂飄動,卻愈發端莊的姿态。
2.語境與引申
- 文學意象:多用于描繪人物或景物的輕盈動态,如衣袂、旗幟等隨風飄揚的場景。
- 情感色彩:隱含“動态中不失莊重”的意味,如孟康注解說“雖在風中缥姚,愈益端嚴”,強調飄動中的從容美感。
3.字形與結構
- “飄”:從“風”,與風相關,本義為隨風搖動。
- “姚”:此處通“搖”,表搖曳、飛揚之意,兩字組合強化動态感。
4.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意境。
來源參考:
- 權威釋義來自《漢書》及顔師古注(、);
- 補充解釋參考多個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巴豆飽餐一頓奔電貶譏變雅比雠磻磎唱書垂拱而治出類措想倒彩澄泥硯彫斲讀書破萬卷放屁喇撒非複高崔歸艎歸攏過爾雇傭兵役制橫肆噷噷兼品教數甲外誡喻近器計食廐牧鶌鸼曠儀淚漣領掇毛索門子面黃肌瘦冥暮钼鋼棚寮曝陽謦咳埽門失節適口識曲束發田獵苕溪同甲會通究土圞兒完功挽裂偉丈夫文魚無明效當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