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的意思、巴豆的詳細解釋
巴豆的解釋
植物名。産于 巴 蜀 ,其形如豆,故名。中醫藥上以果實入藥,性熱,味辛,功能破積、逐水、湧吐痰涎,主治寒結便秘、腹水腫脹等。有大毒,須慎用。 漢 桓譚 《新論·祛蔽》:“巴豆毒魚,礜石賊鼠。”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二折:“那裡有鳳凰杯滿捧瓊花釀,他安排着巴豆、砒6*霜!” 清 李漁 《巧團圓·防辱》:“我常見爹爹製藥,到了巴豆一味,就不敢親自動手。”
詞語分解
- 巴的解釋 巴 ā 粘結着的東西:泥巴。鍋巴。 粘貼,依附在别的東西上:飯巴鍋了。巴結别人。 貼近:前不巴村,後不巴店。 盼,期望:巴望。 張開:巴着眼睛。 古國名,在今中國四川省東部。 中國四川省東部,泛指四川:巴蜀。巴山蜀水。 詞尾,讀輕聲:尾巴。嘴巴。 大蛇:巴蛇(傳說中能吞大象的蛇)。 氣壓的壓強單位。 壓強單位。 姓。 筆畫數:; 部首:巳; 筆順編號:
- 豆的解釋 豆 ò 雙子葉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樹”、“黃豆”、“綠豆”、“紅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統稱豆類植物,亦指這些植物的種子:豆科。豆子。豆莢(豆角兒)。豆漿。豆綠。煮豆燃萁。目光如豆。 形狀像豆粒的東西:土豆兒。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狀像高腳盤:俎豆。 姓。 筆畫數:; 部首:豆;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巴豆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巴豆是一種具有多重含義的植物和中藥材,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巴豆是大戟科常綠小喬木,原産于巴蜀地區(今重慶東部、湖北西部),因“形如菽豆”得名。其種子呈橢圓形,白色,可榨油,但全株有毒,尤以種子毒性最強。
二、藥用價值
- 功效
性辛、熱,歸胃、大腸經,含巴豆油、毒素等成分,具有峻下冷積、逐水消腫、祛痰利咽等作用,主治寒結便秘、腹水脹滿、喉痹(咽喉腫痛)等症。
- 應用
傳統中醫将其用于頑固性便秘、風濕性關節炎、蛇蟲咬傷外敷,甚至癰疽惡瘡的治療。需炮制減毒後入藥,且用量極微(通常以毫克計)。
三、毒性及注意事項
巴豆含劇毒成分(如巴豆毒素),誤服或過量會導緻劇烈腹瀉、黏膜損傷,嚴重可危及生命。使用須嚴格遵醫囑,孕婦、體弱者禁用。
四、文化意義
- 成語象征
因毒性強烈,“巴豆”在漢語中衍生為成語,比喻極其糟糕的人或事物。
- 文學記載
元代關漢卿《單刀會》等作品曾以巴豆喻指陰謀毒計,反映其“危險”的文化意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藥方或毒理機制,建議查閱《本草綱目》或專業醫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巴豆》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種植物,也叫作巴豆樹或者巴豆果。它屬于毒豆科,是一種有毒的植物。現在來講一下《巴豆》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構成部分有兩個部首,左邊是“巳”部,右邊是“豆”部。根據這兩個部首的筆畫數,可以拆分成三個筆畫。接下來我們來談一下《巴豆》這個詞的來源。巴豆原産于亞洲熱帶地區,據說起源于印度。它的外形像是一顆半球形的果實,尺寸大約是2-3厘米。《巴豆》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巴豆」。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我無法給出确切的答案。舉一個例句來說明《巴豆》這個詞的用法:他誤食了巴豆,導緻中毒。關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我目前沒有相關信息。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