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端的意思、不端的詳細解釋
不端的解釋
[improper;dishonorable] 不正經,不正直、端莊
行為不端
詳細解釋
(1).不正;不正派。《後漢書·陳敬王劉羨傳》:“ 酺 等奏 愔 職在匡正,而所為不端。” 宋 張綱 《駁陳鑄吳說差遣指揮狀》:“臣伏見 吳説 陳鑄 輕儇不端,皆無素行。” 魯迅 《準風月談·吃白相飯》:“或者誣人不端,或者賴人欠錢。”
(2).指不正直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則有 晉 、 鄭 ,鹹黜不端,以綏定王家。” 杜預 注:“為王室去不端直之人。”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網絡擴展解釋
“不端”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于描述人的品行或行為不符合道德、禮儀規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核心定義:指不正直、不正派,常用于形容行為不正經或缺乏端莊。例如“行為不端”表示舉止不符合社會道德标準。
- 詞性:形容詞,結構為偏正式(“不”+“端”)。
2.引證與例句
- 古籍引用:
- 《後漢書》提到“所為不端”,指行為不正派。
- 《紅樓夢》第八十回中,孫紹祖被評價為“甚屬不端”,暗指其品行不良。
- 現代用例:魯迅在雜文中用“誣人不端”描述誣陷他人行為不道德。
3.使用場景
- 道德批判:多用于批評個人品德問題,如欺騙、輕浮等。
- 法律與規章:學術不端、職場不端等術語,均強調違反規則的行為(法語例句間接體現)。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不正派、不檢點、輕佻。
- 反義詞:端正、正直、莊重。
補充說明
該詞在跨語言中也有對應表達,如法語譯為“malhonnête”(不誠實)或“déshonorable”(不名譽),進一步體現其道德評判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端這個詞是指言行不正當、不合規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不和段,共有9畫。不端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經典文獻,多用于道德方面的評述。在繁體字中,不端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代漢字寫法中,不端可以寫作不斷,但在現代文書中較少使用。例句:他的不端行為引起了衆人的不滿。組詞:放蕩不羁、放肆不端、作威作福。近義詞:不正派、不檢點。反義詞:端正、正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