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亮的眼睛,潔白的牙齒。形容女子的美貌。亦指代美女。 唐 杜甫 《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 元 湯式 《集賢賓·友人愛姬為權豪所奪》套曲:“叫喳喳錦纜移,鬧垓垓畫槳搖。那裡取明眸皓齒姆軍稍,更做道 孫武子 教得來武藝高。”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謝》:“一日晨興,有少女搴簾入,明眸皓齒,光艷照人。” 清 鈕琇 《觚賸·團圓》:“明眸皓齒無人惜,奪歸永巷閉良家。”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當時當地的藝術家、詩人,以及一切人等,每逢清閑的下午……想有一個明眸皓齒能說會道的人兒,陪着他們談笑。”
“明眸皓齒”是漢語成語,讀音為míng móu hào chǐ,主要用來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具體釋義如下:
該成語不僅是對外貌的贊美,更寄托了文人對美好形象的永恒追尋。如曹植筆下的洛神,其“明眸皓齒”象征着超凡脫俗的仙姿,成為古典美學中的經典意象。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學拓展,可參考《洛神賦》《哀江頭》等原文。
《明眸皓齒》是形容女子美貌的詞語,指的是明亮的眼睛和潔白的牙齒。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女性的美麗和容顔。
《明眸皓齒》可以按照常見的部首來拆分為:日(明) + 目(皮) + 齒(齒)。其中,“明”部的拼寫為“日”,讀音為rì,表示光亮;“目”部的拼寫為“皮”,讀音為pí,表示眼睛;“齒”部的拼寫為“齒”,讀音為chǐ,表示牙齒。
根據筆畫的計算,拆分後的《明眸皓齒》共包含13個筆畫。
《明眸皓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中。它常常出現在古代詩詞、小說和戲曲中,用以描寫女性的美貌。
在繁體字中,思娣眉彎如畫眉公子愛美麗明眸皓齒也。是由「明眸皓齒」組成。
古時候漢字《明眸皓齒》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例如,根據《說文解字》記載的古漢字寫法,其中的“目”字被寫成了“皮”字,但意思相同。
他心馳神往地望着她那雙明眸皓齒,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
與《明眸皓齒》有關的組詞包括:
1. 明亮:形容光亮、清澈明亮的眼睛。
2. 可愛:形容容貌可愛、天真無邪的女孩。
3. 美麗:形容容貌美麗動人。
4. 潔白:形容牙齒潔白無瑕。
與《明眸皓齒》具有類似意思的近義詞包括:
1. 明眸曉齒
2. 慧眸瑕齒
3. 明眸潔齒
與《明眸皓齒》相反的反義詞為:暗眸黃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