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入道的意思、入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入道的解釋

(1) [accord with Taoism]∶合于聖賢之道

(2) [take part in Taoism]∶加入道教或某些會道門

詳細解釋

(1).合于聖賢之道。 明 黃绾 《明道篇》卷一:“或在同類,偶有一言非及良知,其人本雖君子,亦共排斥,必欲抑之使無所容,皆自以為衛道之力如此,而不知此實好勝矜傲之病,不可入道。”

(2).謂皈依宗教,出家為僧尼或道士。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城南高陽王寺》:“及 雍 薨後,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資治通鑒·梁簡文帝大寶二年》:“﹝ 侯景 ﹞以太子妃賜 郭元建 , 元建 曰:‘豈有皇太子妃乃為人妾乎!’竟不與相見,聽使入道。” 明 葉顯祖 《鸾鎞記·秉操》:“我本玉府仙姝,豈偶凡夫俗子!不如出家入道,到得讨個清幽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入道”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方面:

一、核心釋義

  1. 合于聖賢之道
    指思想或行為符合儒家、道家等傳統倫理道德标準。例如明代黃绾在《明道篇》中提到,排斥異己的行為實為“好勝矜傲之病,不可入道”,強調内在修養需與聖賢之道契合。

  2. 皈依宗教或出家
    多指加入道教成為道士,或佛教中出家為僧尼。例如北魏《洛陽伽藍記》記載,高陽王去世後,家中歌妓被“悉令入道”。台灣地區也将民間信仰納入道教管理體系,包含媽祖、關帝等信仰。


二、延伸說明


示例用法:
“他潛心儒學,言行皆入道;晚年看破紅塵,選擇入道修行。”

如需查看更多曆史文獻或宗教管理相關案例,可參考上述标注的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入道

“入道”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成為道士或修行修道。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入”字,右邊是“道”字。

“入”字的部首是“乙”,它是一個獨體字,有一筆。而“道”字的部首是“辵(辶)”,它也是一個獨體字,有七筆。

“入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道兩家,指的是進入道教修行的過程。在道教中,修行者通過學習道德經等經典,了解道的真理,經曆修煉以達到一種神秘的境界。因此,成為道士或修行修道就稱為“入道”。

在繁體字中,“入道”通常寫作“入道”,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時候,“入道”的漢字寫法也略有不同。根據曆代的印章文可以看出,“入道”字的形狀經曆了一些變化。例如,晚唐至五代時期,“入道”的右邊部分的“辵(辶)”被替換為“首”,整體形狀略微變動。但是,基本的字義和用法并沒有改變。

下面是一個例句,用來展示“入道”這個詞的使用情況:

他決定投身道教,修行成為一名合格的道士,開始入道修行之旅。

與“入道”相關的詞語有很多,例如:“入門”、“拜師”、“皈依”等,它們都與進入、開始學習和修行有關。

“入道”的近義詞包括:“出家”、“修行”等,它們都表示選擇一條宗教道路,進行一定的修行和修道活動。

“入道”的反義詞可以是:“出教”、“還俗”等,它們表示放棄宗教生活,不再從事修道和修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