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日的意思、捧日的詳細解釋
捧日的解釋
(1).喻忠心輔佐帝王。語本《三國志·魏志·程昱傳》“表 昱 為 東平 相,屯 範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 昱 少時常夢上 泰山 ,兩手捧日, 昱 私異之,以語 荀彧 …… 彧 以 昱 夢白 太祖 。 太祖 曰:‘卿當終為吾腹心。’” 唐 盧肇 《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詩:“驅車雖道還家近,捧日惟愁去國遙。” 明 吳承恩 《贈邑侯湯濱喻公入觐障詞》:“敝屣官曹,惟切瞻雲之念;括囊經濟,猶懸捧日之心。”
(2).捧日營。參見“ 捧日營 ”。
詞語分解
- 捧的解釋 捧 ě 兩手托着:捧心(用手捂住胸,喻拙劣的模仿)。捧日。捧讀(敬辭,讀别人的文章等)。捧腹大笑。 量詞,用手能捧的東西:一捧紅棗。 奉承或代人吹噓:捧場。吹捧。捧哏。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
- 日的解釋 日 ì 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稱“太陽”):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與“夜”相對:日班。
專業解析
"捧日"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形象性和象征意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
字面/形象義:托舉太陽
- 指用手捧起太陽的動作或意象。這通常用于描繪一種恢弘、壯麗或帶有崇拜色彩的場景,例如在詩詞中形容日出景象或表達對太陽的敬仰。它源于對自然現象的直觀想象。
- 來源參考: 該義項是詞彙構成的基礎,普遍收錄于漢語工具書對“捧”和“日”單字的解釋及組合後的引申中,如《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捧”的釋義包含“用雙手托”,對“日”的釋義包含“太陽”。
-
比喻/引申義:效忠帝王,輔佐君主
- 這是“捧日”更核心和常用的含義,帶有強烈的文化典故色彩。它比喻忠心耿耿地擁戴、輔佐皇帝或君主。
- 典故來源: 此義項直接源于《三國志·魏志·程昱傳》裴松之注引《魏書》。據載,程昱年輕時曾夢見自己登上泰山以雙手捧日。他将此夢告訴占夢者,占夢者依據漢代都城稱“洛陽”為“東京”,而“京”字可拆解為“日”在上、“京”在下(京字小篆字形類似“日”下有“京”),解夢說:“此乃帝王之象征啊!”(原文:“昱少時嘗夢上泰山,兩手捧日。昱私異之,以語荀彧…彧以昱夢白太祖。太祖曰:‘卿當終為吾腹心。’”)。後來程昱果然成為曹操的重要謀臣。因此,“捧日”便固定為竭誠輔佐帝王的典故。
- 來源參考:
- 典故出處: 《三國志·魏志·程昱傳》(中華書局點校本)裴松之注引《魏書》。
- 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辭源》(商務印書館)等大型辭書在“捧日”詞條下均明确記載此典故及引申義。
“捧日”一詞,從字面看是“用手托起太陽”的生動描繪,常用于文學意境營造。其更深層、更重要的含義則源于曆史典故,象征着臣子對君主的赤膽忠心與竭力輔佐,體現了古代政治文化中的君臣關系理想。
網絡擴展解釋
“捧日”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但核心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和典故進行綜合判斷:
-
主流含義(忠心輔佐)
根據權威解釋,“捧日”源自《三國志·魏志·程昱傳》的典故:程昱少時夢見雙手捧日,後經荀彧轉告曹操,被解讀為“輔佐帝王”的象征。因此成語本義為比喻對君主的忠誠輔佐,例如唐代盧肇詩句“捧日惟愁去國遙”即表達臣子對國家的忠心。
-
争議性解釋(谄媚權貴)
提到該詞有“谄媚阿谀”的負面含義,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和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用。
-
結構與用法
- 結構:動賓式(“捧”為動詞,“日”為賓語)。
- 常見搭配:如“捧日營”(唐代禁衛軍名稱,象征護衛帝王)。
- 文學應用:明代吳承恩在贈詞中以此贊譽官員的忠誠。
建議:在正式語境或文學分析中,應采用“忠心輔佐帝王”的本義;若遇到負面用法,需結合具體上下文謹慎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安歌跋踬財物側篇荎藸除奸革弊蠢豬大锉碓疊障斷離反顔黼黻給食狗骨頭怪澀丱女骨辘辘寒丘活理嘉舉家饷計貢饑潰金铎競銷遽亟郡國居然居憂跨鞋楛箘雷陳耒庛栗栗危懼蹓鳥廟略民情末功逆居裒刻淺夢氣動青鳳傾撫衽席之愛石缽釋肩爽指貪溺搯擗通假推頭偉觀蔚藍色無常鐘五子下伏小嬸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