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日的意思、捧日的详细解释
捧日的解释
(1).喻忠心辅佐帝王。语本《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表 昱 为 东平 相,屯 范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昱 少时常梦上 泰山 ,两手捧日, 昱 私异之,以语 荀彧 …… 彧 以 昱 梦白 太祖 。 太祖 曰:‘卿当终为吾腹心。’” 唐 卢肇 《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诗:“驱车虽道还家近,捧日惟愁去国遥。” 明 吴承恩 《赠邑侯汤滨喻公入觐障词》:“敝屣官曹,惟切瞻云之念;括囊经济,犹悬捧日之心。”
(2).捧日营。参见“ 捧日营 ”。
词语分解
- 捧的解释 捧 ě 两手托着:捧心(用手捂住胸,喻拙劣的模仿)。捧日。捧读(敬辞,读别人的文章等)。捧腹大笑。 量词,用手能捧的东西:一捧红枣。 奉承或代人吹嘘:捧场。吹捧。捧哏。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
- 日的解释 日 ì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与“夜”相对:日班。
专业解析
"捧日"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形象性和象征意义,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
字面/形象义:托举太阳
- 指用手捧起太阳的动作或意象。这通常用于描绘一种恢弘、壮丽或带有崇拜色彩的场景,例如在诗词中形容日出景象或表达对太阳的敬仰。它源于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想象。
- 来源参考: 该义项是词汇构成的基础,普遍收录于汉语工具书对“捧”和“日”单字的解释及组合后的引申中,如《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捧”的释义包含“用双手托”,对“日”的释义包含“太阳”。
-
比喻/引申义:效忠帝王,辅佐君主
- 这是“捧日”更核心和常用的含义,带有强烈的文化典故色彩。它比喻忠心耿耿地拥戴、辅佐皇帝或君主。
- 典故来源: 此义项直接源于《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裴松之注引《魏书》。据载,程昱年轻时曾梦见自己登上泰山以双手捧日。他将此梦告诉占梦者,占梦者依据汉代都城称“洛阳”为“东京”,而“京”字可拆解为“日”在上、“京”在下(京字小篆字形类似“日”下有“京”),解梦说:“此乃帝王之象征啊!”(原文:“昱少时尝梦上泰山,两手捧日。昱私异之,以语荀彧…彧以昱梦白太祖。太祖曰:‘卿当终为吾腹心。’”)。后来程昱果然成为曹操的重要谋臣。因此,“捧日”便固定为竭诚辅佐帝王的典故。
- 来源参考:
- 典故出处: 《三国志·魏志·程昱传》(中华书局点校本)裴松之注引《魏书》。
- 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等大型辞书在“捧日”词条下均明确记载此典故及引申义。
“捧日”一词,从字面看是“用手托起太阳”的生动描绘,常用于文学意境营造。其更深层、更重要的含义则源于历史典故,象征着臣子对君主的赤胆忠心与竭力辅佐,体现了古代政治文化中的君臣关系理想。
网络扩展解释
“捧日”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但核心解释需结合权威来源和典故进行综合判断:
-
主流含义(忠心辅佐)
根据权威解释,“捧日”源自《三国志·魏志·程昱传》的典故:程昱少时梦见双手捧日,后经荀彧转告曹操,被解读为“辅佐帝王”的象征。因此成语本义为比喻对君主的忠诚辅佐,例如唐代卢肇诗句“捧日惟愁去国遥”即表达臣子对国家的忠心。
-
争议性解释(谄媚权贵)
提到该词有“谄媚阿谀”的负面含义,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和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引申或误用。
-
结构与用法
- 结构:动宾式(“捧”为动词,“日”为宾语)。
- 常见搭配:如“捧日营”(唐代禁卫军名称,象征护卫帝王)。
- 文学应用:明代吴承恩在赠词中以此赞誉官员的忠诚。
建议:在正式语境或文学分析中,应采用“忠心辅佐帝王”的本义;若遇到负面用法,需结合具体上下文谨慎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鬯碍重映酬神绰立此家催趱村钱打拦稻藳雕颜斗桶遏云房地産飞炧冯阑服鍊负欠赶到惯狎裹挟还民汉王横堂屋黄白之资黄牛山画鄣徼冀金钢经制救疗机械唯物主义六一泥龙图阁学士龙斿落落绵幂邈想弥纶蹑追齵差漂薄掊冒破约耆酒拳果埏垓守早手植水圆殊名算盘珠汤镬韬树铁磁体外头委聚衔舻岘首篠簵之箭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