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貪于財貨,溺于美色。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養生》:“ 嵇康 著《養生》之論,而以慠物受刑; 石崇 冀服餌之徵,而以貪溺取禍,往世之所迷也。” 王利器 集解引《晉書·石苞傳》:“﹝ 石崇 ﹞財産豐積,後房百畝…… 崇 有妓曰 緑珠 , 孫秀 使人求之, 崇 盡出數十人以示之,曰:‘任所擇。’使者曰:‘本受命索 緑珠 。’ 崇 曰:‘吾所愛,不可得也。’ 秀 怒,乃矯詔收 崇 。 緑珠 自投樓下而死。 崇 母兄妻子,無少長,皆被殺害。”
貪溺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負面情感色彩的複合詞,通常指對某種事物或欲望過度沉迷,失去節制。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貪”意為“求多,不知足”,“溺”則指“沉湎、沉溺”,二者組合後強調因貪求而陷入無法自拔的狀态。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說文解字》将“貪”解為“欲物也”,即對物質的渴求;“溺”原指水流淹沒,引申為沉迷于不良嗜好。這一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左傳》曾以“貪溺無厭”批判人性弱點,指過度追求私欲導緻道德淪喪。
現代漢語中,“貪溺”多用于批評對權力、財富或享樂的病态執着。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指出,其語義近于“貪婪”“沉溺”,但更強調兩者兼具的消極後果。在用法上,常作謂語或定語,如“貪溺酒色”“貪溺之心”,需根據語境搭配具體對象。
參考資料:
“貪溺”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對某種事物的過度沉迷,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貪溺”指對財貨、美色或其他事物的過度迷戀,超出正常程度,導緻失去自控力,甚至引發負面影響。
物質與欲望的沉迷
常見于對金錢、美色等感官享受的過度追求。例如《顔氏家訓·養生》中提到石崇因貪戀財富和美色招緻禍患,體現了該詞的貶義色彩。
行為失控的警示
強調因沉迷而喪失理性,如現代語境中的遊戲成瘾、賭博成瘾等。
該詞帶有強烈警示意味,提醒人們保持克制與適度。其構成中“貪”指向無節制索取,“溺”則暗含深陷其中難以脫身的困境。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證或現代用法,可參考《漢語詞典》相關條目。
晻映摒棄長跑傳诔彈曲刀榼訂禮蹲風眼鵝掌菜飛缺風飡水宿風燭殘年隔頓顧嘴漢兒含經堂鴻術昏黯黪昏鏡重磨魂消獲命揀相家無鬥儲夾細家至人說積潦驚倒記曲娘子舊疾計無所出可愧窠役老弱婦孺雷行裡閈馬蜂明罰辇送婆娑兒前仰後合輕薄無禮清重讓祿柔腸入冥生犀石苑肅順踏花殄滅天筭同極箨筍吐眩晩途違負無地自處饷田銷售網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