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首時的意思、首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首時的解釋

四時之首。指四季中每季的第一個月,即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公羊傳·隱公六年》:“《春秋》雖無事,首時過則書。” 何休 注:“首,始也;時,四時也;過,歷也。春以正月為始,夏以四月為始,秋以七月為始,冬以十月為始;歷一時無事,則書其始月也。”按, 周 以建子之月(今農曆十一月)為正,而仍以正月為春,乃今之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首時"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感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從構詞語素及古籍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首"本義指頭部,《說文解字》訓為"頭也",引申為初始、開端;"時"指季節、光陰,《玉篇》釋作"春夏秋冬四時也"。二字合稱最早見于《春秋》三傳注釋,特指四季之始。《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四時之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所在月份。

二、詳細解析

  1. 曆法概念:據《禮記·月令》鄭玄注,周代将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稱為"首時",作為農事活動的時間坐标。這種劃分體現了古代"敬授民時"的農耕文明特征。
  2. 時間序列:在《春秋公羊傳·隱公六年》何休注中,"首時"與"具時""終時"形成時間序列,分别對應季度首月、次月、末月的記事體例,構成早期編年史的時間框架。
  3. 哲學維度:《周易·乾卦》"大明終始,六位時成"的闡釋體系中,"首時"被引申為事物發展的初始階段,與"天時"概念相關聯,強調把握時機的智慧。

三、引證用例 《穀梁傳·桓公元年》載:"謂元日,始朔也。首時,過時也。"範甯注雲:"四時之始,謂之首時。"此例證明該詞在春秋筆法中的特殊用法,用以标記重要時間節點。

四、引申用法 明清時期衍生出"首重其時"的引申義,《日知錄》卷四載:"古人作史,首時與事并重。"此處強調時間記載在曆史叙事中的基礎地位,拓展了該詞的語義場。

網絡擴展解釋

“首時”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綜合解讀:

一、傳統曆法含義

  1. 基本定義
    指四季之首的月份,即正月(春)、四月(夏)、七月(秋)、十月(冬)。這一說法源自《公羊傳·隱公六年》,何休注:“春以正月為始,夏以四月為始……曆一時無事,則書其始月也。”

  2. 曆史背景
    周代采用“建子之月”(農曆十一月)為歲首,但四季劃分仍以正月為春首月,因此實際與今冬對應。

二、其他可能的解釋

  1. 現代誤用或引申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首次、第一次”,但這種用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字面意義的誤讀或現代演變。

  2. 文學化表達
    引用的詩句“回首時也不過,恍如一夢”,此處“首時”可理解為“初始時刻”,屬于文學創作中的靈活運用,非傳統詞義。

三、使用建議

建議參考《公羊傳》《春秋》注疏類文獻(如、2來源)以獲取權威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拔兵白镪碧霭霭變術常令唱誦昌菹産家大器笞戮盜剽大招靛青刁羊地符鬥健多半獨帚負任篝爐國胤駭犀劍海寓後表侯道後裡頭猴王虎阚澗煙嚼齒穿龈戟戈激聒疾霆不暇掩目擊玉敲金劇疵開芭孔孟之道盧至忙乎銘泐木框南客女岐抛擲丕則乾果日炙風篩柔腸百轉鋭精書府挑子兔管馱家頑俗尉解危槷文旆五蟲湘吳諧怪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