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笞击,拷打。《后汉书·朱暉传》:“各言官无见财,皆当出民,搒掠割剥,彊令充足。”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既起大狱,不关执政,使狡吏穷鞫,搒掠以求滥,事亦既无状,遂用深文。” 清 周亮工 《祭汀州司李若羲卢公文》:“而公独不邀福于先,不避祸于后,甘以其孱弱之躯,备受搒掠。” 陶成章 《浙案纪略》第一章第四节:“乃用严刑讯之,日夕搒掠,体无完肤。”
“搒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该词存在两种读音差异:
需注意与“擗掠”(pǐ lüè)区分,后者意为收拾、安置(如元代文献中“擗掠试院”指布置考场),与刑罚无关。
该词现已罕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文献中。如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读音,并标注文献来源。
《搒掠》这个词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指用力地抓、拍、掠或击打。
《搒掠》的部首是手部,它的笔画数是8。
《搒掠》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汉字组成。
《搒掠》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搒掠」。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对于《搒掠》这个词,其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发生变化。
1. 他用力搒掠着地面上的灰尘。
2. 猎豹用它的爪子搒掠着猎物。
搒浪(bàng làng)、搒打(bàng dǎ)、掠夺(lüě duó)、掠影(lüě yǐng)。
抓、拍、打、击打。
释放、松开、放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