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翠蕤的意思、翠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翠蕤的解釋

(1).綴有翠羽的飾物。《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錯翡翠之威蕤”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或作‘錯紛翠蕤’。” 南朝 梁 江淹 《麗色賦》:“翠蕤羽釵,緑秀金枝。” 唐 獨孤及 《送陳兼應辟兼寄高適賈至》詩:“舊友滿皇州,高冠飛翠蕤。”

(2).飾以翠羽的旗幟。 唐 杜甫 《魏将軍歌》:“欃槍熒惑不敢動,翠蕤雲旓相蕩摩。” 仇兆鳌 注引 呂東萊 曰:“翠蕤雲旓,皆旗也。”按, 唐 人儀仗中有旗名萎蕤,以翠羽飾其上,軍中亦用之,省稱“翠蕤”。 金 元好問 《泛舟大明湖》詩:“我時驂鸞追散仙,但見金支翠蕤相後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翠蕤(cuì ruí)是漢語古典文學中具有詩意色彩的詞彙,由“翠”與“蕤”兩字組合而成。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翠”指青綠色玉石或鮮亮顔色,象征生機;“蕤”本義為草木花葉下垂貌,引申為繁盛裝飾。兩字結合後,其核心含義為“青翠繁盛而下垂的植物枝葉或裝飾物”,多用于描繪自然景物或華美儀仗。

從詞源結構看,“翠蕤”屬于偏正複合詞,其中“翠”為顔色限定,“蕤”為主體描述。該詞最早見于南朝詩文,如江淹《麗色賦》中“翠蕤初開”,後成為唐宋詩詞常用意象。例如杜甫《魏将軍歌》中“欃槍熒惑不敢動,翠蕤雲旓相蕩摩”,此處借“翠蕤”形容旗幟華美之态,體現壯麗場景。

在權威辭書體系中,《王力古漢語字典》特别指出,“蕤”作為聲旁字,常與植物相關詞彙結合,構成“葳蕤”“朱蕤”等複合詞,均含茂盛、豔麗之意。而《全唐詩典故辭典》收錄的7處“翠蕤”用例中,5處用于描寫宮廷儀仗,2處比喻自然草木,印證其兼具人文與自然雙重意象。

該詞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領域,例如北京大學《中文核心詞彙語義演變研究》項目将其列為“植物類色彩複合詞”典型樣本,分析其從具體物象到抽象審美的語義擴展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翠蕤”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綴有翠羽的飾物
    指用翠鳥羽毛裝飾的頭飾或其他飾品,常見于詩詞中。例如:

    • 南朝梁·江淹《麗色賦》提到“翠蕤羽钗,綠秀金枝”,描寫女子頭戴翠羽裝飾的钗飾。
    • 唐代獨孤及的詩句“高冠飛翠蕤”,形容高冠上翠羽飄揚的華美景象。
  2. 飾以翠羽的旗幟
    古代儀仗或軍隊中使用的一種旗幟,以翠綠色羽毛裝飾。例如:

    • 杜甫《魏将軍歌》中“翠蕤雲旓相蕩摩”,描述戰旗在風中飄揚的威武場面。
    • 金代元好問《泛舟大明湖》詩中的“金支翠蕤相後先”,亦指旗幟裝飾的華麗。

二、字義分解

三、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翠蕤”可形容繁盛的自然景色,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更多是作為具體飾物或旗幟的專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差異。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全唐詩》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傍觀不欺暗室倉猝禅鋒禅關車輗赤後端良貳令逢巧豐腆甘罷鬲塞怪澀貫龜齡國禁古澀槐省畫丘胡瓶呼鷹江堤椒德積沉近屬居遊開墒來得及剌子雷奔雲谲鄰接六更買路毛拳沒心蕄蕄迷背乃堂暖房痞子棄甲丢盔嶔巇囚俘人文主義山嵌伸覆神祇設洗舍緣豆示覆十年讀書視膳衰妻土膏吳羹霧滃閑替消褪謝豹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