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咆烋的意思、咆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咆烋的解释

亦作“ 咆咻 ”。1.大声叫嚣。形容人的桀骜不驯。《文选·左思<魏都赋>》:“剋剪方命,吞灭咆烋。” 张载 注:“咆烋,犹咆哮也。” 李周翰 注:“言咆哮不宾者皆除剪吞灭之。”《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 哈密 ﹞使臣犹久留,大肆咆烋。”

(2).形容勇猛豪迈。 北魏 荀济 《赠阴梁州》诗:“大选咆咻士,广募嫖姚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咆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具有多重解释,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详细释义: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结构

    • 咆:左右结构,读作“páo”,本义指猛兽怒吼(如“咆哮如雷”)。
    • 烋:上下结构,读作“xiāo”,通“哮”,多与“咆”连用,表叫嚣或勇猛之态。
  2. 读音

    • 拼音:páo xiāo,注音符号为ㄆㄠˊ ㄒㄧㄠ。

二、具体含义

  1. 负面意义:桀骜不驯的叛乱者

    • 指骄傲气盛、不服管束的叛乱之人。例:
      《文选·左思·魏都赋》:“克翦方命,吞灭咆烋。”张载注:“咆烋,犹咆哮也。”。
    • 明代《明史·西域传》中亦用于描述使臣的嚣张跋扈:“大肆咆烋”。
  2. 中性/褒义:勇猛豪迈的气概

    • 形容人勇猛雄壮,如北魏荀济《赠阴梁州》诗:“大选咆咻士,广募嫖姚尉。”此处“咆咻”与“咆烋”通假,指骁勇的将士。

三、语境差异


四、补充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咆烋》的意思

《咆烋》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是páo dé,意思是激烈争执、争论激烈。

《咆烋》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咆烋》的拆分部首是口(kǒu)和火(huǒ)。

《咆烋》一共有11个笔画。

《咆烋》的来源

《咆烋》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中的一句话:“舜集曰:‘五帝不诛,两小儿作咆烋于野,聒聒然天下惊色。”意思是说当时天下还没有统一时,有两个小孩子在野外激烈争吵,闹得天下人纷纷惊讶。从此,这个词被用来形容激烈的争执。

《咆烋》的繁体

《咆烋》的繁体字是「咆烋」。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咆烋」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古代字典《说文解字》的解释,「咆」字的古代写法类似「包」字,「烋」字的古代写法类似「火」字加上两点。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常因时代变迁而有所改变。

《咆烋》的例句

1. 他们在会议上咆烋不休,争执了整整一个下午。

2. 这个问题引发了激烈的咆烋,到最后也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

《咆烋》的组词

「咆烋」可以与其他词语组成新词,例如:

1. 咆烋不休:形容争论或争执一直持续不断。

2. 喧咆烋烈:形容争吵的声音很大,气氛很紧张激烈。

《咆烋》的近义词

「咆烋」的近义词包括:争吵、争论、争执、激烈辩论。

《咆烋》的反义词

「咆烋」的反义词包括:和平、和谐、协商、合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