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逋竄的意思、逋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逋竄的解釋

逃竄。《易·訟》:“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 漢 陳琳 《檄吳将校部曲文》:“ 張魯 逋竄,走入 巴 中。” 清 方文 《廬山詩·康王谷》:“ 楚子 僭稱王, 漢 陽食諸 姬 ,卒為 秦 所滅,逋竄身幾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逋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逋竄”由“逋”和“竄”兩個同義字複合而成,均表示逃亡、逃竄的行為。其中:

二、文獻例證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例如:

  1. 《周易·訟卦》提到“歸逋竄也”,指訴訟失敗後逃亡;
  2. 漢末陳琳《檄吳将校部曲文》描述張魯“逋竄,走入巴中”,指戰敗逃往巴中地區;
  3. 清代方文詩中“逋竄身幾危”,形容楚子被秦所滅時倉皇逃命的危險處境。

三、引申内涵

“逋竄”多用于描述因戰亂、追捕或政治鬥争導緻的狼狽逃亡,隱含被動、倉促的意味,常見于曆史叙述或文學作品中。

四、相關拓展

“竄”字在古漢語中含義豐富,除逃亡外,還可表示放逐(如“竄三苗于三危”)、改易文字(如“竄改”)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逋竄(bū cuán)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逃避追捕、迅速跑動的行為。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辶”(辵)部,表示行走的意義;右邊是“単”(單)部,表示一個人的意義。逋竄的字形結構簡單,并且有8個筆畫。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其繁體形式與簡體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在古時候,逋竄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比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兩個例句來說明逋竄的用法: 1. 他發現了警察的追捕,于是開始逋竄。 2. 小偷在被發現之後迅速逋竄到了另一個地方。 一些與逋竄相關的組詞有:逋亡(bū wáng,逃亡)、逃竄(táo cuán)、逃跑(táo páo)等。它們都有逃離和逃避的意思。 一些近義詞包括:逃走(táo zǒu)和溜走(liū zǒu)等,它們都指的是逃離的動作。而與逋竄相反的詞是停留(tíng liú),表示停止行動或待在原地。 希望上述回答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