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錯誤。 唐 馮贽 《雲仙雜記·握麥芒刁字》:“ 牛僧孺 進士時,常握麥芒刁字,有繆誤,隨手删割點定。”《新唐書·儒學傳下·啖助》:“三家言經,各有回舛,然猶悉本之聖人,其得與失蓋十五,義或繆誤,先儒畏聖人,不敢輒改也。” 清 餘懷 《闆橋雜記·麗品》:“﹝ 王小大 ﹞廣筵長席,人勸一觴,皆膝席歡受,又工于酒,糾觥録事,無毫髮繆誤。”
“缪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指因疏忽或錯誤導緻的誤會、錯誤判斷或行為。例如《新唐書》中提到“義或缪誤”,即指經義理解中的錯誤。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新唐書》《雲仙雜記》等古籍或現代詞典。
《缪誤》一詞是指錯誤、錯謬的意思。它常常用來表示行為、言論或觀點的錯誤和失誤。
《缪誤》由“缪”和“誤”兩個字組成。其中,“缪”是由“纟”(紅色,表紅綢)和“母”(此音形旁主要表示紡紗)組成,它的部首和筆畫分别為纟(糾,2畫)和母(1畫);“誤”由“讠”(言的聲音)和“吳”(人名)組成,它的部首和筆畫為讠(訂,2畫)和吳(6畫)。
《缪誤》這個詞的來源頗為有趣。它早在古代的詩經中就能找到相關的内容,其中對“缪誤”有明确的表述。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人們認為“缪誤”是繼“溝”之後,出現的又一重大災難。後來,這個詞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并流傳至今。
在繁體字中,缪誤的寫法為「繆誤」。字形結構和簡體字相似,隻是字體的書寫稍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在有所不同。對于《缪誤》這個詞,古時候的書寫方式為「繆**誤」,其中星號(**)代表兩個相同的部首纟,表示“缪”這個字的意思。
1. 他在報告中犯了一個嚴重的缪誤,導緻了整個項目的失敗。
2. 這個謠言的傳播是一個典型的缪誤。
3. 别因為他的缪誤而放棄對他的信任。
疏缪、缪謬、缪言、語缪
錯誤、謬誤、失誤、過失、疏忽
正确、準确、無誤、無過、無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