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逋窜的意思、逋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逋窜的解释

逃窜。《易·讼》:“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张鲁 逋窜,走入 巴 中。” 清 方文 《庐山诗·康王谷》:“ 楚子 僭称王, 汉 阳食诸 姬 ,卒为 秦 所灭,逋窜身几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逋窜(bū cuàn)是古汉语中的复合动词,现多用于书面语境。该词由"逋"与"窜"两个语素构成:

  1. 逋:《说文解字》释为"亡也",《广雅》训作"避也",本义指逃亡或躲避债务。《汉语大词典》列举其引申义包含拖欠、拖延,如"逋租"指欠税。
  2. 窜:《玉篇》解作"逃也",甲骨文从鼠在穴中会意,原指动物惊逃,后引申为人类逃亡隐匿,《左传》有"杀而埋之马矢之中,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句,孔颖达疏证"窜谓逃避之"。

二字连用构成并列式复合词,特指因罪责或战乱而仓皇逃亡的行为。《资治通鉴》载"董卓部曲将李傕、郭汜等合谋为乱,攻掠长安,天子东归,傕等复追之,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其余皆逋窜"即典型用例。现代汉语中该词多保留在历史文献及成语"逋窜之薮"中,喻指逃亡者聚集之地。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逋窜”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逋窜”由“逋”和“窜”两个同义字复合而成,均表示逃亡、逃窜的行为。其中:

二、文献例证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例如:

  1. 《周易·讼卦》提到“归逋窜也”,指诉讼失败后逃亡;
  2. 汉末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描述张鲁“逋窜,走入巴中”,指战败逃往巴中地区;
  3. 清代方文诗中“逋窜身几危”,形容楚子被秦所灭时仓皇逃命的危险处境。

三、引申内涵

“逋窜”多用于描述因战乱、追捕或政治斗争导致的狼狈逃亡,隐含被动、仓促的意味,常见于历史叙述或文学作品中。

四、相关拓展

“窜”字在古汉语中含义丰富,除逃亡外,还可表示放逐(如“窜三苗于三危”)、改易文字(如“窜改”)等。

别人正在浏览...

暗海鞍辔襃谕徧拍璧房冰棍儿禀料传名辞林打磨诞保德类腓肠费项风砚芬兰浮瓜沈李抚抑弓脚狗蝨狗续侯冠故年黑角回飈豗蹙获刈嚄咋勦除矫形京垓挤手捏脚跼地吁天鞫爲茂草连六鳌零零星星麦布迈步美洲描诗耐酸齧厀愆仪棨青过于蓝轻意区娵乳茗撒气沙鱼舌尖口快摄任琐近特指同音抟人頽化隤缺无悰闲伏想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