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窜的意思、逋窜的详细解释
逋窜的解释
逃窜。《易·讼》:“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张鲁 逋窜,走入 巴 中。” 清 方文 《庐山诗·康王谷》:“ 楚子 僭称王, 汉 阳食诸 姬 ,卒为 秦 所灭,逋窜身几危。”
词语分解
- 逋的解释 逋 ū 逃亡:逋逃。逋迁。逋荡。 拖欠:逋负。逋租。逋债。 拖延:逋留(逗留)。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窜的解释 窜 (竄) à 乱跑,逃走(用于敌军、匪徒、野兽等):窜犯。窜扰。窜逃。窜踞。流窜。抱头鼠窜。 放逐:窜逐。 修改文字:窜改。窜定(删补改定)。点窜(删减涂改)。 笔画数:; 部首:穴;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逋窜”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逋窜”由“逋”和“窜”两个同义字复合而成,均表示逃亡、逃窜的行为。其中:
- 逋:本义为逃亡,如“逋逃”;
- 窜:原指躲藏或逃跑,繁体字“竄”由“鼠在穴中”构成,形象描绘隐匿或奔逃之态。
二、文献例证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例如:
- 《周易·讼卦》提到“归逋窜也”,指诉讼失败后逃亡;
- 汉末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描述张鲁“逋窜,走入巴中”,指战败逃往巴中地区;
- 清代方文诗中“逋窜身几危”,形容楚子被秦所灭时仓皇逃命的危险处境。
三、引申内涵
“逋窜”多用于描述因战乱、追捕或政治斗争导致的狼狈逃亡,隐含被动、仓促的意味,常见于历史叙述或文学作品中。
四、相关拓展
“窜”字在古汉语中含义丰富,除逃亡外,还可表示放逐(如“窜三苗于三危”)、改易文字(如“窜改”)等。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逋窜(bū cuán)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逃避追捕、迅速跑动的行为。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辶”(辵)部,表示行走的意义;右边是“単”(单)部,表示一个人的意义。逋窜的字形结构简单,并且有8个笔画。
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其繁体形式与简体相似,没有明显的变化。在古时候,逋窜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相比基本保持一致。
以下是两个例句来说明逋窜的用法:
1. 他发现了警察的追捕,于是开始逋窜。
2. 小偷在被发现之后迅速逋窜到了另一个地方。
一些与逋窜相关的组词有:逋亡(bū wáng,逃亡)、逃窜(táo cuán)、逃跑(táo páo)等。它们都有逃离和逃避的意思。
一些近义词包括:逃走(táo zǒu)和溜走(liū zǒu)等,它们都指的是逃离的动作。而与逋窜相反的词是停留(tíng liú),表示停止行动或待在原地。
希望上述回答满足您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