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太古,混沌初開之世。 漢 揚雄 《法言·問道》:“鴻荒之世,聖人惡之。” 南朝 宋 鮑照 《石帆銘》:“在昔鴻荒,刊啟源陸;表裡民邦,經緯鳥服。” 宋 陸遊 《遊武夷山》詩:“巢居寄千仞,鴻荒想 羲 軒 。” 郭沫若 《創造者》:“我要高贊這最初的嬰兒,我要高贊這開辟鴻荒的大我。”
(2).邊遠荒僻之地。 唐 李白 《明堂賦》:“點翠綵于鴻荒,洞清陰乎羣山。” 王琦 注:“鴻荒,大荒也,謂曠遠之地也。”
“鴻荒”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意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宇宙形成前的原始未分化狀态,常被用于描述天地未開、萬物混沌的遠古時期。例如:
指地理上極其偏遠、未經開發的荒蕪區域。例如:
現代語境中,“鴻荒”可象征完全自由、無拘束的理想狀态,但多隱含“現實中難以實現”的批判意味。
提示:若需具體文獻例證或更多用法,可參考《法言》《石帆銘》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進一步拓展。
鴻荒(hóng huāng)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遼闊無邊的荒蕪之地。鴻荒一詞的拆分部首是“鳥”和“艹”,它的筆畫數分别為7畫和9畫。
鴻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神話傳說和文化。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鴻荒被描述為宇宙的混沌起源之地,沒有形式和秩序。在神話中,衆神創造了天地後,鴻荒成為了神明們開始創造萬物的所在。
鴻荒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鴻荒」。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鴻荒的寫法基本相同。古代的寫法可能更加古樸而繁複,但整體上與現代字形差别不大。
例句:
1. 在鴻荒的時代,人們生活在與現代完全不同的環境中。
2. 這個小說用豐富的想象力描述了一個神秘的鴻荒世界。
組詞:鴻雁、鴻飛、荒蕪、荒涼。
近義詞:蠻荒、亂世、荒漠。
反義詞:繁華、繁忙、繁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