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瓷版的意思、瓷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瓷版的解釋

印版的一種。 清 康熙 五十八年, 泰安縣 人 徐志定 曾用瓷制成印版,刊印 張爾岐 所著《周易說略》一書,序文中稱瓷版“堅緻勝木”。全書字體端正,行格整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瓷版,又稱“瓷闆”,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指用瓷土燒制而成的印刷版材,是傳統印刷工藝中的重要載體。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闡釋:

一、詞典釋義與工藝特性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瓷版指“用瓷土燒制的印刷版” 。其制作需将文字或圖案反刻于特制瓷土闆上,經高溫燒制定型,形成堅硬耐磨的印版表面。相較于木版,瓷版具有耐腐蝕、不變形、可反複印刷的優勢,尤其適合精細圖案或長期保存的文獻印制 。

二、曆史應用與文化價值

瓷版印刷技術興起于清代,早期用于印制箋紙、書籍插畫及年畫。因瓷版質地細膩,能呈現更清晰的線條層次,推動了彩色套印技術的發展。現存實物如清光緒年間《景德鎮陶錄》瓷版本,印證了其在古籍印刷史上的獨特地位 。現代則延伸至藝術瓷闆畫領域,成為兼具實用與收藏價值的文化載體。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張樹棟.《中國印刷史》. 浙江古籍出版社.
  3. 葉德輝.《書林清話》. 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瓷版”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具體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以瓷土為材料制成的印刷版,屬于傳統印刷技術中的一種特殊印版。其特點在于質地堅硬、不易變形,清代文獻記載其“堅緻勝木”(即比木質印版更耐用)。

二、曆史實例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山東泰安人徐志定曾用瓷版印刷張爾岐的《周易說略》。這是中國印刷史上重要的技術實踐,成品字體工整、排版清晰,成為早期瓷版應用的典型例證。

三、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瓷版”也可指代瓷器工藝的載體,例如鈞瓷版複制的圓明園十二獸首(提到其作為文化象征的應用)。

四、特殊比喻(需謹慎使用)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瓷版”作為成語,比喻人生或階段缺乏進展。但此用法在主流文獻中罕見,建議優先采用其實際器物含義。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清代瓷版印刷技術細節,可參考《周易說略》序文及相關印刷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百舸敗困赤寒窗禽初度大唿隆擔擔面黨援擔架隊道價彫斲抵捍地稅鈍學反心馮闳符使杠杆原理哥倫布龜旐古賢孤陰獨陽鶴開監主自盜藉口金母俊器阚吼刻苦耐勞牢護樂極悲生冷竈涼能镂章面辭磨洗牡桂漚氣撲膘樵子七寶蓮池圻堮跫音葺繕七王稔亂入鐵主簿三年碧僧磬射堋書判書舍歪點子惋怅望風溫陶握沐吐飱沃言相護閑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