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稼政的意思、稼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稼政的解釋

謂修封疆、開溝洫、教民種植五谷等事。《周禮·地官·遂大夫》:“正歲,簡稼器,修稼政。” 鄭玄 注:“稼政,孟春之月令所雲,皆修封疆,審端徑術,善相丘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五穀所殖,以教道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稼政"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農業生産和賦稅制度相關。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釋:

  1. 字義解析與基本含義

    • 稼 (jià): 本義指種植谷物,泛指農業生産活動。《說文解字》釋為“禾之秀實為稼,莖節為禾”。引申為莊稼、農作物。
    • 政 (zhèng): 在此語境下,并非指現代意義上的“政治”,而是通“征”,指征收賦稅、征用勞力。這是“政”在古代的一個重要用法。
    • 稼政: 因此,“稼政”合起來,主要指與農業生産相關的賦稅征收事務或政策。它特指向農民征收的田稅、糧稅,或者指在農事活動中征用民力(如勞役)。
  2. 具體釋義與語境

    • 農業賦稅: “稼政”最核心的含義是指田賦、農業稅。古代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依賴土地産出,向耕種者征收糧食或其他實物作為稅收,此即“稼政”。
    • 農事征調: 引申義也指在農忙時節征調百姓服勞役。古代常有在耕種、收獲等關鍵農時征發百姓從事公共工程或軍事勞役的情況,這直接影響了農業生産,故稱“稼政”。
    • 語境特征: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特别是先秦至封建社會時期的賦役制度。強調國家權力對農業生産成果和勞動力的征用。
  3. 曆史背景與重要性

    • “稼政”是理解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結構,尤其是國家與農民關系、賦役制度的關鍵詞之一。它體現了小農經濟下,國家財政對農業的高度依賴。
    • 曆史上重要的賦稅制度改革,如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按畝征稅),實質上就是“稼政”的具體實施方式變革。合理的“稼政”關乎國計民生,過重的“稼政”(橫征暴斂)則往往是社會動蕩的導火索。

權威來源參考:

“稼政”是一個古語詞,意指與農業生産直接相關的賦稅征收(主要是田賦、糧稅)以及在農時征調民力服勞役的事務或政策。它深刻反映了古代中國以農立國背景下,國家財政汲取的主要方式及其對農民生産生活的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

“稼政”是古代文獻中關于農業管理的專有詞彙,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官方組織的農業管理事務,主要包括:
  1. 文獻溯源 最早見于《周禮·地官·遂大夫》記載:“正歲,簡稼器,修稼政。”東漢經學家鄭玄注釋時,将其與《月令》中的孟春政令相聯繫,強調對丘陵、濕地等不同地形的適應性開發。

  2. 曆史意義 作為中國古代重農政策的具體體現,反映了先秦時期國家層面對農業生産的系統化管理,包含土地規劃、農具管理(簡稼器)、耕作技術推廣等綜合措施,具有早期農業科學管理的雛形特征。

該詞在現代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領域。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實施細節,可查閱《周禮》鄭玄注本及相關農業史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瓷磅紙北冰洋殡宮婢子哺醊床敷崔四入點集典肆番貨飛霜六月豐重覆窠杠梁合伯喉塞音護花鈴靧沐穢汙昏誕家把什珈瑪簡政放權家生子桀壁界沙積潦迥闊究歸駿雄劇通科魁脍領幹臨界狀态犁生骍角攮氣鳥覆危巢凝集匹夫小諒貧國剖衷曝陽牽愁前志輕螺奇水嚷鬧詩教使事霜松雙譯贖折死生存亡特等微渺溫實五門四關廂霄堮小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