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urtyart;ground for drying grains] 〈方〉∶打曬糧食的場地;院子
(2) [palace (in ancient times, a place for an emperor to declare punishment and prize or instructions)]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的地方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樂府詩集·木蘭詩》
(1).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慶賞、選士、養老、教學等大典,都在此舉行。《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玉台新詠·木蘭辭》:“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唐 杜甫 《石鼓歌》:“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佩劍鳴相磨。”
(2).傳說 雷公 問人的經絡血脈, 黃帝 坐明堂以授之。故後世醫家稱标明人體經絡、針灸穴位之圖為“明堂圖”。稱人身上的一個針灸穴位為“明堂”。參閱 宋 于惟德 《〈銅人腧穴灸圖經〉序》。
(3).墓前祭台。又稱為券台。《後漢書·獨行傳·範冉》:“其明堂之奠,幹飯寒水,飲食之物,勿有所下。” 李賢 注:“此言明堂,亦神明之堂,謂壙中也。” 元 鄭光祖 《老君堂》第一折:“倒塌了明堂瓦舍,崩損了石器封壇。”參見“ 券臺 ”。
(4).道教稱兩眉之間為天門,入内一寸為明堂。 唐 李白 《漢東紫陽先生碑銘》:“明堂平白,長耳廣顙。” 王琦 注:“《黃庭經》:‘明堂四達法海源。’ 梁邱子 註:‘眉頭一寸為明堂。’” 元 馬緻遠 《任風子》第一折:“一箇拳來到眼跟前,輕躲過臂忙搧……這一箇明堂裡可早叉翻背,這一箇嘴縫上中直拳,這一箇撲的腮揾土。”
(5).舊時看風水所用的術語。指墓前的所謂地氣聚合的地方。見 明 缪希雍 《葬經翼·明堂論》。
(6).相術術語。按八卦方位劃分手掌,明堂位于手掌的正中央即掌心。《廿載繁華夢》第十二回:“ 志存 謙讓一番,先索 馬氏 右掌一看, 志存 先贊道:‘掌軟如綿,食祿萬千,便不是尋常的,看掌紋深細,主為人聰明伶俐。中間明堂深聚,天地人三紋清楚,財帛豐盈,不消説了。’”
(7).名堂;花招。 蹇先艾 《在貴州道上》:“我一年四季都在外頭,曉得她在家搞些啥明堂。”
(8).方言。院子。 魯迅 《書信集·緻母親》:“因為搬了房子,﹝ 海嬰 ﹞常在明堂裡遊戲。”
(9).方言。打曬糧食的場地。
“明堂”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隨曆史、文化及語境不同而變化,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古代帝王政教場所
明堂最初是先秦時期帝王會見諸侯、舉行封賞及祭祀慶典的場所。據《逸周書》記載,周公曾建明堂以“明諸侯之尊卑”,不同方位對應不同名稱(如東方青陽、南方明堂等),中央為太廟。
示例:《木蘭辭》“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即指此意。
建築形制與功能
明堂建築規模宏大,如唐代武則天在洛陽所建明堂(萬象神宮),高80餘米,主殿為圓形,象征天圓地方,是古代禮制建築的代表。
地氣聚合之地
在風水學中,明堂指穴前或陽宅前方地氣彙聚的空地,要求開闊平整、藏風聚氣,分為:
吉兇格局
“明堂”一詞貫穿古代政治、建築、風水及民俗,既象征權力與禮制,又體現自然與人文的融合。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逸周書》或風水典籍《山水發微》。
《明堂》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古代中國帝王舉行祭祀儀式的場所,也代表着君主的尊嚴和權威。
《明堂》的部首是日字旁和土字旁,其中日字旁(明)表示光明、明亮,土字旁(堂)表示房屋。它的總筆畫數為13。
《明堂》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和最知名的明堂建築是在北京的故宮中,作為明朝和清朝皇帝舉行廟會和祭祀儀式的場所。在繁體字中,明堂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明堂的寫法有所不同。明字在古代有許多變體,而堂字在古代的寫法則是以“殳”代替了現代的“土”字旁。
1. 皇帝每年都在明堂舉行盛大的祭天儀式。
2. 明堂是古代帝王體現權威的地方。
1. 德明堂:意為道義明亮的場所。
2. 開堂:意為舉行儀式或講演的開始。
3. 霞堂:意為太陽升起時的光輝所在,比喻位高權重的人物居住或居所。
1. 皇宮:指皇帝和其家族居住的地方,也是舉行慶典和祭祀的場所。
2. 神殿:指供奉神靈或祖先的建築物,也是舉行祭祀儀式的場所。
荒涼:指荒無人煙的狀态,與明堂作為富麗堂皇的地方形成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