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配墬 ”。古代祭地,以后妃袝祭。《汉书·郊祀志下》:“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墬,其谊一也。”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也。”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二:“配地行新祭,因山託故封。”
(2).谓功德与地一样博大深厚。《礼记·中庸》:“博厚配地。” 孔颖达 疏:“博厚配地,言圣人之德博厚,配偶於地,与地同功,能载物也。”
“配地”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分为现代常用含义和古代文献中的特殊用法:
基本解释
指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强调资源优化配置。
应用领域
常见于农业、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领域,例如耕地分配、城市功能区规划等。
祭祀相关
指古代祭地仪式中,后妃作为配祭对象参与祭祀活动,如《汉书·郊祀志》记载“先祖配天,先妣配墬”。
象征功德
形容人的功德如大地般深厚广博,源自《礼记·中庸》“博厚配地”,强调德行的博大与承载能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组词示例,可参考《汉书》《礼记》或相关词典条目。
配地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分配或分配土地。这可以包括将土地分配给不同的个人或组织使用,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配地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部首⻗(shuǐ),右边是部首里(lǐ)。根据《康熙字典》,它可以拆分为12个笔画。
配地这个词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土地制度。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配地被用来分配土地给贵族或地方官员。
配地的繁体字是配地。
在古代,配地的字写作「配地」,其字形和现代基本相同。
1.政府将配地给农民,以提升农业生产。
2.这块地将被配地给建设工程,用于新的住宅项目。
配地也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新词,如:
1. 配地政策 - 指政府制定的土地分配政策。
2. 配地计划 - 指按照一定的规划和计划分配土地的计划。
近义词:分配土地、分地
反义词:回收土地、没收土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