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rrogate and examine] 盤問檢查
盤查可疑的人
(1).清點檢驗。《水浒傳》第一○五回:“當日 王慶 安頓了各人老小,計點嘍羅,盤查寨中糧草、金銀、珍寳、錦帛、布匹等項。”《明史·食貨志三》:“其在外諸布政司、都司、直省府州縣衛所,皆有庫,以貯金銀、錢鈔、絲帛、贓罰諸物,巡按禦史三歲一盤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梅》:“不數日,田地馬牛悉歸故主…… 黃 去,女盤查就緒,託兒於妾,乃具饌為夫祭掃,半日不返。”
(2).盤問檢查。《紅樓夢》第一○五回:“叫人來給我送出去,告訴錦衣府的官員説:這都是親友,不必盤查,快快放出。” 馮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我們都是兒童團……盤查行人,抓漢奸。”
“盤查”是一個多領域使用的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盤問檢查,但具體應用場景和目的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不同領域的解釋:
“盤查”指通過盤問和檢查的方式對人員、物品或信息進行核實,讀音為pán chá。近義詞包括“盤問”“查問”,常用于公共安全、金融管理等領域。
在公安機關的執法活動中,盤查是預防和發現違法犯罪的重要手段:
在金融領域,盤查指對資産、財務記錄、交易數據的全面核查:
盤查側重對物的檢查,而搜查更強調對人的檢查。例如,警方盤查時可能檢查隨身物品,搜查則需更嚴格的法律程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法律條款或金融操作細節,可參考《人民警察法》或基金行業規範文件。
盤查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部首分别是辶和目,辶是“辵”的變體,意味着行走,而目表示目标。盤查這個詞可以用五個筆畫來書寫。
盤查一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它源于古代對人、車等進行檢查的行為,目的是為了确保治安。另一種說法認為它起源于清代,當時對人口進行普查也被稱為盤查。
在繁體字中,盤查的寫法為「盤查」,字形上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扌」的結構上。
在古代漢字中,盤查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在不完全相同。根據《說文解字》中的記載,古時的寫法為「槃察」,由木旁邊的槃和察組成。槃表示碗,察則表示觀察。
以下是一些關于盤查的例句:
1. 警察盤查了過往車輛和行人。
2. 行政部門對企業進行了突擊盤查以确保企業合規。
盤查這個詞可以通過組詞的方式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如:
1. 盤問:問詢、審問。
2. 盤點:檢查、核實。
與盤查相關的近義詞有檢查、審查、查驗等,它們都表示對特定對象進行核實、調查的行為。
與盤查相反的詞是放行,它表示允許通過,不進行盤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