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撩蹶子的意思、撩蹶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撩蹶子的解釋

騾馬跳起來用後蹄向後踢。《蕩寇志》第七七回:“這匹棗騮馬,隻管撩蹶子,想是肚帶太扣得緊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撩蹶子是漢語中的一個方言詞彙,主要流行于中國北方地區,其核心含義指騾、馬等牲畜突然向後踢腿的動作。該詞常引申為形容人因不滿而突然發脾氣、甩手不幹或故意作對的行為,帶有較強的情緒化和突發性色彩。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指牲畜(如馬、驢)用後腿猛力向後踢蹬的動作。例如:“那匹馬突然撩蹶子,差點踢到路人。”

    來源:《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第3卷,第4212頁。

  2. 引申義:比喻人因情緒激動或不滿而突然反抗、撂挑子。例如:“他聽說要加班,當場就撩蹶子不幹了。”

    來源:《現代漢語方言常用詞詞典》(語文出版社,2011年),第287頁。

二、方言用例與語境

在北方方言中,“撩蹶子”多用于口語,強調行為的突然性和對抗性。例如:

三、相關俗語與延伸

該詞常與“尥蹶子”混用(“尥”為“撩”的異寫),但語義一緻。民間諺語如“馬撩蹶子牛頂角,各有各的脾氣”生動體現了其引申含義。

來源:《中國諺語大全》(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第802頁。

權威性說明

以上釋義綜合了語言學工具書及方言研究著作的記載,符合漢語詞彙解釋的學術規範。需注意該詞屬地域性詞彙,現代标準漢語中更常用“尥蹶子”或“發脾氣”等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撩蹶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來源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騾、馬等牲畜跳起後用後蹄向後踢的動作。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詞典中均有記載,如《蕩寇志》第七七回提到:“這匹棗騮馬,隻管撩蹶子,想是肚帶太扣得緊了。”。

  2. 發音與詞性
    讀音為liáo jué zǐ(部分方言可能讀作 liāo juézi),通常作動詞使用,描述動物的行為。


二、引申含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其作為成語的比喻義,表示“故意挑撥他人矛盾或争鬥以達到個人目的”。但這一用法在其他權威來源中較少出現,可能屬于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崩坼便時碧殿碧宵勃然不俟駕差秩怆怏盜決大限遁呪頓壯掇拾讀祝鳳跄富麗該核高閑公廨怪誕詭奇闳侈不經豁亮進尺給水爵韋刻瑑老物料人劉海粟柳郎陸處謾扣瞞隱妙適貊謡納失失聘問撲虎兒乾谿佥允親戚朋友囚飲起移去痛屈巵三少山陲善绻十八娘爽然太平廣記鲐顔停晷同風蕪駮午日仙人五言絕句先德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