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塗以黑漆的燈籠。形容社會腐敗黑暗。 明 陶宗儀 《辍耕錄·闌駕上書》:“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閭閻失望,田裡寒心,乃歌曰:九重丹詔頒恩至,萬兩黃金奉使回……又歌曰:官吏黑漆皮燈籠,奉使來時添一重。”
(2).形容懵然無知。 魯迅 《花邊文學·一思而行》:“手拿黑漆皮燈籠,彼此都莫明其妙。”
“黑漆皮燈籠”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出自明代陶宗儀《辍耕錄·闌駕上書》,原文以民謠諷刺貪腐官吏:“官吏黑漆皮燈籠,奉使來時添一重”,暗指官員層層掩蓋黑暗。魯迅在《花邊文學·一思而行》中也曾引用此語,形容“彼此都莫明其妙”的荒誕現象。
多用于文學或評論中,批判官僚腐敗或諷刺表面光鮮、内裡空洞的人與事。例如:“某些機構看似規範,實則是黑漆皮燈籠,問題重重卻無人過問。”
注:部分網頁(如)提到“外表光亮、内裡空虛”的釋義,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需結合語境謹慎使用。
《黑漆皮燈籠》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黑”、“漆”、“皮”、“燈”和“籠”五個字組成。
下面是對每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的介紹:
《黑漆皮燈籠》是由五個漢字組成的詞語,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在傳統節日或慶祝活動中,人們會制作黑漆皮燈籠來裝飾家居,增添節日氛圍。
《黑漆皮燈籠》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黑漆皮燈籠」。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黑漆皮燈籠》中的“黑”字在古代寫作“嗃”,“漆”字寫作“椄”,“皮”字寫作“皮-又”,“燈”字寫作“登”,“籠”字寫作“竜”。
以下是對《黑漆皮燈籠》的例句:
與《黑漆皮燈籠》相關的組詞有:“燈籠節”、“燈謎”、“燈會”等。
與《黑漆皮燈籠》近義詞包括:“黑漆燈籠”、“黑紅燈籠”等。
與《黑漆皮燈籠》反義詞可以是沒有裝飾和顔色的普通燈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