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補處的意思、補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補處的解釋

(1).佛教語。前佛既滅後,菩薩成佛而補其位之稱。亦指嗣前佛而成佛之菩薩。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 子長 、 子雲 ,自叙元系,則雲補處,仰嗣 釋迦 。”《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受灌頂職位,為法王孫,居 兜率施天 ,是生補處。” 清 龔自珍 《助刊圓覺經略疏願文》:“命終之後,三人相見於蓮邦,乃至一生補處。”後用以借指補官。 宋 陸遊 《夜讀岑嘉州詩集》詩:“晚途有奇事,隨牒得補處。”

(2).指曾經到過的地方。 宋 陸遊 《高齋小飲戲作》詩:“ 白帝 、 夜郎 俱不惡,兩公補處得憑欄。” 錢仲聯 校注:“兩公謂 杜甫 曾客 夔州 , 李白 曾流 夜郎 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補處(bǔ chǔ)是漢語中的佛教術語,具有兩層核心含義:

  1. 補充空缺職位

    指填補因原任職者離開或職位新增而産生的空缺。例如古代官制中官員離任後需及時補缺,以維持行政運轉。此義項強調職位銜接的及時性,屬通用漢語詞彙。

  2. 佛教專有概念:候補佛位

    特指菩薩修行達到最高階位(等覺位),具備候補成佛的資格。例如彌勒菩薩被視為釋迦牟尼佛的補處菩薩,未來将繼承佛位于娑婆世界。此義項源自梵語Pratyekabuddha(獨覺)的意譯,強調修行果位的遞進性。

詞源與權威釋義參考:

小知識:在佛教典籍中,“一生補處”指菩薩僅需經曆一世即可成佛,如《阿彌陀經》載極樂世界的菩薩“皆是一生補處”。

網絡擴展解釋

“補處”是佛教術語,特指“一生補處菩薩”,即修行達到最高階位、下一世即可成佛的菩薩。這一概念源于佛教經典,強調菩薩在成佛前的最後階段修行狀态。

核心含義解析:

  1. 詞義拆分
    “補”意為候補、填補,“處”指佛位。“補處”即候補佛位者,即将繼承佛陀果位的修行者。

  2. 佛教語境中的定義
    這類菩薩已具足成佛條件,僅需一次輪回即可證得佛果。例如彌勒菩薩被稱作“補處菩薩”,據《彌勒上生經》記載,他現居兜率天,未來将降生人間成佛。

相關延伸:

若需更具體的經典出處或不同宗派對此的解釋差異,建議提供上下文或查詢佛教典籍以獲取深入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百揆拜帥半畝方塘保加利亞人不經事慘澹楚鸠怛怖雕刿地一縛茆甘貴廣益鶴骨松筋黃包車患憂火珠首呼吸道踐山經方兢惕金天氏計最跽坐科長曠日彌久肋脦連判遼東令史流舊論語明發那邊難不成内署貧家普門器岸千品千雉傾跌铨采礽孫柔蠕閃爍其詞少女風首造四運桃戈徒輿汪坑王生韤王職完糧危迹文瀾無二相保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