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稱從己身下數第八世孫。 清 趙翼 《兕觥歸趙歌》:“礽孫凜然念先緒,誓返故物弆家廟。”
“礽孫”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親屬稱謂,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礽孫(拼音:réng sūn)指從自己往下數的第八代孫,即自身為第一代時,子為第二代,孫為第三代,依次類推至第八代後代。
“礽”的本義
“礽”原指福氣(如《玉篇》注“福也”),後引申為“仍”(延續),在親屬稱謂中特指第八代延續的後裔。
曆史文獻例證
清代趙翼在《兕觥歸趙歌》中寫道:“礽孫凜然念先緒,誓返故物弆家廟”,描述第八代孫追念先祖、守護家族傳承的情景。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玉篇》《漢典》等工具書。
《礽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它指的是一種古代的崇拜儀式或祭祀典禮。這種儀式在古代常常被用來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和平安幸福等祝福。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礽孫》的部首是示,總共包含9個筆畫。
《礽孫》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祭法》一書中,這是一本有關禮儀的經典著作。它是由古代學者整理編纂的,用來記錄和規範古代儀式的進行。
在繁體字中,原本的《禮》字被替換成了繁體字“禮”,而《孫》字保留不變。
在古代,由于書寫方式的不同,漢字的字形可能會發生變化。在《礽孫》這個詞中,《禮》字的寫法有時會被簡化成兩個橫畫,并在上方加一個點,而《孫》字的寫法則與現代相同。
1. 古人認為進行《礽孫》儀式可以祈求大地的豐饒和人民的幸福。
2. 每年的農曆五月,我們都會舉行盛大的《礽孫》活動,以祈求來年的好收成。
3. 《礽孫》是中華文化中重要的傳統儀式之一,代表着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組詞:禮儀、祭祀、祭禮、祭祀、祭拜
近義詞:祭祀、祭禮
反義詞:亵渎、違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