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补处的意思、补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补处的解释

(1).佛教语。前佛既灭后,菩萨成佛而补其位之称。亦指嗣前佛而成佛之菩萨。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 子长 、 子云 ,自叙元系,则云补处,仰嗣 释迦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受灌顶职位,为法王孙,居 兜率施天 ,是生补处。” 清 龚自珍 《助刊圆觉经略疏愿文》:“命终之后,三人相见於莲邦,乃至一生补处。”后用以借指补官。 宋 陆游 《夜读岑嘉州诗集》诗:“晚途有奇事,随牒得补处。”

(2).指曾经到过的地方。 宋 陆游 《高斋小饮戏作》诗:“ 白帝 、 夜郎 俱不恶,两公补处得凭栏。” 钱仲联 校注:“两公谓 杜甫 曾客 夔州 , 李白 曾流 夜郎 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补处(bǔ chǔ)是汉语中的佛教术语,具有两层核心含义:

  1. 补充空缺职位

    指填补因原任职者离开或职位新增而产生的空缺。例如古代官制中官员离任后需及时补缺,以维持行政运转。此义项强调职位衔接的及时性,属通用汉语词汇。

  2. 佛教专有概念:候补佛位

    特指菩萨修行达到最高阶位(等觉位),具备候补成佛的资格。例如弥勒菩萨被视为释迦牟尼佛的补处菩萨,未来将继承佛位于娑婆世界。此义项源自梵语Pratyekabuddha(独觉)的意译,强调修行果位的递进性。

词源与权威释义参考:

小知识:在佛教典籍中,“一生补处”指菩萨仅需经历一世即可成佛,如《阿弥陀经》载极乐世界的菩萨“皆是一生补处”。

网络扩展解释

“补处”是佛教术语,特指“一生补处菩萨”,即修行达到最高阶位、下一世即可成佛的菩萨。这一概念源于佛教经典,强调菩萨在成佛前的最后阶段修行状态。

核心含义解析:

  1. 词义拆分
    “补”意为候补、填补,“处”指佛位。“补处”即候补佛位者,即将继承佛陀果位的修行者。

  2. 佛教语境中的定义
    这类菩萨已具足成佛条件,仅需一次轮回即可证得佛果。例如弥勒菩萨被称作“补处菩萨”,据《弥勒上生经》记载,他现居兜率天,未来将降生人间成佛。

相关延伸:

若需更具体的经典出处或不同宗派对此的解释差异,建议提供上下文或查询佛教典籍以获取深入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班妾鲍螺宝镇不承望蒇事丞弼出徒道服大秦君點查掉挠发愤自雄髣像饭囊酒甕翻晒犯颜丰霈風榸冯招扶拥感动跟屁虫鬲要洪干化驰黄稑米惠育靖匡鲸呿康功烤花狂狡賫擎末上凝结媻跚炮弹烹煎牵费倩女青组启奏丧葬费缮校蛇蝮身后屎滚尿流税服速射肃疏特产贴助土造委咽乌柳香积贤能笑盈盈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