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職的意思、王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職的解釋

(1).交給天子的貢賦。《左傳·定公四年》:“取於 有閻 之土,以供王職。”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爰及 襄王 ,亦有 楚 人,不供王職。”

(2).天子的職事。《文選·陳琳<檄吳将校部曲文>》:“ 巴夷王 樸胡 , 賨邑侯 杜濩 ,各帥種落,共舉 巴郡 ,以奉王職。” 呂延濟 注:“奉職,謂奉天子職事。”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翼儲光於三善,長王職於百司。”

(3).天子的職官。《三國志·魏志·王基傳》:“凡家臣之良,則升于公輔,公臣之良,則入于王職,是故古者侯伯有貢士之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王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主要可從以下兩個權威角度進行解釋:

一、帝王的職責(天子之職)

指君王或天子所承擔的國家統治與治理的責任。這一含義強調最高統治者對天下、臣民的義務與權責。

例證: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載:“諸侯朝修天子之職命”,此處“職”即職責,暗含諸侯需尊奉王命、履行對周王的義務,側面反映“王職”的權威性。

《周禮·天官》系統化記載了周王統攝六官的職責框架,可視為“王職”的制度化體現(參考《周禮》原典結構)。

二、臣子對君王的職分(事君之責)

指諸侯或臣屬效忠天子、履行朝貢、戍守等義務的職責。此義項強調下級對上級的服從與責任。

例證:

《孟子·萬章下》言“職分所在,不敢不勉”,朱熹注“職”為“所當為之責”,可引申為臣子對君王的職守(見《四書章句集注》)。

《史記·匈奴列傳》載諸侯“各守其地,以時供職”,明确指代藩屬對中央王朝的義務履行(中華書局點校本)。

學術依據與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将“王職”釋為“天子之職”與“臣子對王的職分”雙重含義,收錄于第4卷第707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在“職”字條下引《左傳》“職貢”用例,釋義“職”含“職責”“貢賦”二義,與“王職”的臣屬義務義項直接關聯(1998年版,第1968頁)。
  3. 古籍原典印證:
    • 《春秋左傳正義》(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本)對諸侯“不供王職”的訓诂,佐證義務義項。
    • 《周禮注疏》(鄭玄注,賈公彥疏)詳述王權統攝體系,為“帝王職責”義提供制度語境。

結論

“王職”在古漢語中具有雙向語義結構:既指向君主治理天下的權責(如《周禮》所示),亦涵蓋臣屬效忠君主的義務(如《左傳》《史記》所載)。其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但核心始終圍繞“權力-責任”的封建倫理關系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

“王職”是古代文獻中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釋:

  1. 交給天子的貢賦
    指諸侯或地方向中央政權繳納的賦稅或貢品。例如《左傳·定公四年》提到“以供王職”,即強調諸侯需承擔向周天子進貢的義務。

  2. 天子的職事
    指君主或天子本身的職責與政務。如《文選·陳琳〈檄吳将校部曲文〉》中“以奉王職”,呂延濟注釋為“奉天子職事”,強調對君主職責的履行。

  3. 天子的職官
    特指隸屬于中央的官職體系。據《三國志·魏志·王基傳》記載,“公臣之良,則入于王職”,說明優秀的地方官員可被選拔至中央任職。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擺譜兒報佛貝斯開灣冰潔捕告獑胡崇文館疇阜鋤艾傳圭襲組觸目崩心春遊村墟丹聰雕謝跌誤冬季耳丫子燔妻子豐饍歌榜庚白共度官禁絓數過了廟不下雨簡嫚畿勞金庚阄戲眷然鞫治快班離詭梨栗亂軍陸離爐齡明贍拿撚鳥蟲書女兒子潘文樂旨撇虛千難萬難喬裝欺瞞夾帳起油曲先生舍離申列失魄水費條領調琴危疑無所需求相見歡閑情逸緻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