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令史的意思、令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令史的解釋

(1).官名。 漢 代蘭台尚書屬官,居郎之下,掌文書事務,曆代因之。 隋 唐 以後,成為三省、六部及禦史台低級事務員之稱,位卑秩下,不參官品。至 明 代遂廢。見《通典·職官四》。

(2). 宋 元 以來官府中胥吏的通稱。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三折:“打的個遍身家鮮血淋漓, 包待制 又葫蘆提,令史每粧不知,兩邊廂列着祗候人役。”《水浒傳》第二七回:“知縣叫那令史先問了 王婆 口詞,一般供説。四家鄰舍,指證明白。” 明 高明 《琵琶記·春宴杏園》:“昨日已吩咐太僕寺掌鞍馬的令史,并 洛陽縣 管排設的驛丞,專聽俺這裡鳴鼓三聲,都要到此聚會聽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令史

釋義:古代官名,指官府中掌管文書、檔案的低級文職官吏。

詳細解釋

  1. 職能與地位

    令史始設于秦漢時期,隸屬中央及地方官府,負責起草公文、記錄案卷、管理檔案等事務,屬基層文吏。其職位低于“令丞”,但為行政運作的關鍵執行者。例如漢代丞相府、郡縣衙門均設令史,唐代以後逐漸被其他官職取代。

  2. 曆史演變

    • 秦漢:中央機構(如尚書台)及郡縣均置令史,分掌不同部門的文書事務。
    • 隋唐:職能逐漸并入“主事”“書令史”等職,宋代以後少見記載。
  3.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釋為“官府中掌文書的小吏”,并引《漢書·百官公卿表》載“丞相屬官有令史”。(參見:漢語大詞典
    • 《中國曆史官制大辭典》:詳述秦漢至隋唐令史的職能變遷與品級劃分。(參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通典·職官典》:唐代杜佑記載“令史主文書案卷”,佐證其核心職責。(參見:中華書局《通典》

例句

《後漢書·百官志》:“尚書六曹,每曹有令史三人,主書寫文書。”


注:以上釋義綜合古代文獻及權威辭書,引用來源為學界公認工具書,鍊接指向出版社官網或專業詞典平台。

網絡擴展解釋

“令史”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其含義和演變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定義
    令史是漢代至明代存在的官職,主要負責文書事務的記錄與傳達。最初為蘭台尚書屬官,職位低于“郎”,屬基層文職官吏。

  2. 曆史演變

    • 漢代:隸屬尚書台,掌管文書起草、檔案管理等。
    • 隋唐:成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六部及禦史台的低級事務員,地位較低且無正式官品。
    • 宋元:逐漸演變為官府胥吏的泛稱,如《水浒傳》中提及的“令史”即指普通吏員。
    • 明代:該官職被廢除。
  3. 職責特點
    以處理文書、傳達命令為核心職能,雖位卑秩低,卻是官府運作的重要執行者。例如《史記·酷吏傳》記載趙禹“用廉為令史”,體現其廉潔奉公的特性。

  4. 使用場景
    現代語境中可用于形容嚴謹負責的文職人員,或代指基層事務執行者。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案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通典·職官四》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國安睡苞杞悲忻比對長沙傅畜生道祠祿蕩骀調營都關發令凡費福手福足甘蕉攻過箴阙供侍寡人故舊虹陛讙擾灰失失家林将仕見力交喪迦文劇增開益科臼老汗蛎奴吏役亂烘辂軨寐寤末命目眐心駭齧膝髬髵鋪眉搧眼謙虛氣厲傾塌輕恌奇恣泉石膏肓人極三酳扇繖杓雲申警壽斝水芙蓉四友廋隱太陽帽殄傷魋翕諧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