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滿招緻損失,謙虛得到益處。《書·大禹谟》:“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 益 陳謨雲:‘滿招損,謙受益。’豈營麗辭,率然對爾。” 宋 陳師道 《拟禦試武舉策》:“君子勝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誠服之也。故曰:滿招損,謙受益。”
“滿招損,謙受益”是中國古代經典《尚書·大禹谟》中的名言,其核心思想是告誡人們保持謙虛謹慎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本義與出處
該成語意為“自滿會招緻損害,謙虛能獲得益處”,最早見于《尚書》記載的大禹與伯益的對話。當時伯益勸谏大禹以德服人而非武力,提出“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強調這是自然規律。
2. 單字釋義
3. 哲學擴展
該成語還隱含着“物極必反”的辯證思想。提到“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過度追求完美反而會導緻損失,強調為人處世要留有餘地,保持“知止”的智慧。
4. 現實意義
5. 延伸名句
《道德經》中“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以及宋代陳師道“君子勝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均與此成語思想相通,共同構成中華文化中修身的重要準則。
《滿招損,謙受益》是一句流傳甚廣的成語,意思是如果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将會招緻損失;而虛心謙遜,才能獲得益處。
該成語的拆分部首為“氵”(三點水)和“示”(礻),總共8畫。它的來源于《論語·學而篇》中的一句話:“滿招損,謙受益。”
在繁體字中,該成語的寫法為「滿招損,謙受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成語“滿招損,謙受益”中的“滿”字曾經寫作“滿”,“損”字曾經寫作“損”,“謙”字曾經寫作“謙”,“益”字則是現在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示例句子使用該成語:
一些相關的詞語組合包括:
與“滿招損,謙受益”相對的反義詞是“滿招滿招”或“滿招尤損,謙受尤益”。意思是過于自高自大,隻會招緻更大的損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