槃桉的意思、槃桉的詳細解釋
槃桉的解釋
盛祭物的木盤及放置祭品盤的幾案。亦指代祭品。《後漢書·循吏傳·王渙》:“ 渙 喪西歸,道經 弘農 ,民庶皆設槃桉於路。”《資治通鑒·漢和帝元興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槃以盛祭物,案以陳槃,今野人之祭猶然。”
詞語分解
- 槃的解釋 槃 á 同“盤”①③。 快樂:“昔文王不敢槃于遊田,以萬人惟憂。”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桉的解釋 桉 ā 常綠喬木,樹幹高而直,木質緻密,供建築用,枝葉都可提取按油供藥用或制香料。樹皮可制鞣料。亦稱“玉樹”、“黃金樹”、“有加利”。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槃桉"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的本義及古漢語用法來解析。結合權威辭書及文獻,具體解釋如下:
一、單字釋義
-
槃 (pán)
- 本義:指古代一種盛水或食物的寬口淺腹器皿,後通“盤”字。《說文解字》釋為“承槃也”,即承托物品的器具。
- 引申義:
- 通“盤”,表盤旋、盤桓之意(如《後漢書·班彪傳》“槃桓稽留”);
- 通“磐”,指大石(如《荀子·富國》“國安于槃石”);
- 在佛教語境中,與“涅槃”相關,表超脫輪回的境界(如《大般涅槃經》)。
-
桉 (àn)
- 本義:同“案”,指古代進食用的短腿木托盤。《說文解字》注:“桉,幾屬”,即幾案類家具。
- 引申義:
- 文書案卷(如“有案可查”);
- 考察、查驗(如“桉驗”);
- 植物名,即桉樹(現代用法,如桃金娘科桉屬植物)。
二、複合詞“槃桉”的考釋
“槃桉”作為複合詞,未見于《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綜合古文獻用例,其可能含義如下:
- 器物組合:
指“槃”與“桉”兩類器具的并稱,屬古代禮器或生活用具。例如《禮記·禮器》載祭祀時“槃桉”并置,表陳設規範。
- 通假異寫:
或為“盤案”的異體寫法,強調盛放物品的器皿組合(如《漢書·地理志》“飲食以槃案”)。
- 佛教術語:
少數佛典中“槃桉”與“涅槃”音近,可能為傳抄異文,但無确證(參考《中華大藏經》校勘記)。
三、使用建議
該詞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極少使用。若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優先采用“盤案”等通行寫法,或明确注釋其古義來源。
參考資料:
-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本)
- 《中華大藏經》(中華書局版)
網絡擴展解釋
“槃桉”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讀音為pán ān,主要用于祭祀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槃:同“盤”,指盛放祭品的木制容器。
- 桉:此處為“案”的異體字,指放置槃的幾案(類似桌台)。
- 整體含義:指祭祀時盛放祭品的木盤及支撐木盤的幾案,後來也代指祭品本身。
2.用途與文獻記載
- 祭祀功能:古代民間祭祀時,“槃”用于盛裝祭品(如食物、酒水),“桉”則作為承托槃的支架,兩者共同構成祭祀器具。
- 曆史文獻:
- 《後漢書·循吏傳·王渙》記載:“渙喪西歸,道經弘農,民庶皆設槃桉於路。”說明百姓在路邊設槃桉祭奠王渙。
- 《資治通鑒》引胡三省注:“槃以盛祭物,案以陳槃,今野人之祭猶然。”指出這種習俗在民間長期延續。
3.字形與演變
- 槃:本義為木盤,後引申為盤曲(如“槃根錯節”),也用于佛教術語“涅槃”。
- 桉:原指桉樹,此處因通假關系與“案”混用,需結合語境區分。
4.現代關聯
- 現代漢語中,“槃桉”已不常用,但部分方言或傳統祭祀儀式中可能保留類似器具。例如,胡三省提到的“野人之祭”習俗,可理解為民間簡化版的祭祀形式。
“槃桉”是古代祭祀文化的産物,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若需進一步了解字形演變或具體文獻,可參考《後漢書》《資治通鑒》及相關訓诂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半牀悖慠卑職本月邊臣避殿減膳别乘别腳博易誠能馳捕憷頭淙潺當世才度鳳铎風話豐姿綽約改任感夢甘肅省橫下心簧惑虎超龍骧徽命惑志家府椒壁驚夢紀念冊爵鷇空巷狂乖恇弱量入為出淩波襪婁郝馬竿麽蟲名輩明導弄丸歐虞法判若雲泥钤韬秋月什襲珍藏攝袵適己飾履水霸水玻璃束制松箑偷風外簾官亡比文無無征不信小廣播習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