槃桉的意思、槃桉的详细解释
槃桉的解释
盛祭物的木盘及放置祭品盘的几案。亦指代祭品。《后汉书·循吏传·王涣》:“ 涣 丧西归,道经 弘农 ,民庶皆设槃桉於路。”《资治通鉴·汉和帝元兴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槃以盛祭物,案以陈槃,今野人之祭犹然。”
词语分解
- 槃的解释 槃 á 同“盘”①③。 快乐:“昔文王不敢槃于游田,以万人惟忧。” 姓。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桉的解释 桉 ā 常绿乔木,树干高而直,木质致密,供建筑用,枝叶都可提取按油供药用或制香料。树皮可制鞣料。亦称“玉树”、“黄金树”、“有加利”。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槃桉"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的本义及古汉语用法来解析。结合权威辞书及文献,具体解释如下:
一、单字释义
-
槃 (pán)
- 本义:指古代一种盛水或食物的宽口浅腹器皿,后通“盘”字。《说文解字》释为“承槃也”,即承托物品的器具。
- 引申义:
- 通“盘”,表盘旋、盘桓之意(如《后汉书·班彪传》“槃桓稽留”);
- 通“磐”,指大石(如《荀子·富国》“国安于槃石”);
- 在佛教语境中,与“涅槃”相关,表超脱轮回的境界(如《大般涅槃经》)。
-
桉 (àn)
- 本义:同“案”,指古代进食用的短腿木托盘。《说文解字》注:“桉,几属”,即几案类家具。
- 引申义:
- 文书案卷(如“有案可查”);
- 考察、查验(如“桉验”);
- 植物名,即桉树(现代用法,如桃金娘科桉属植物)。
二、复合词“槃桉”的考释
“槃桉”作为复合词,未见于《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综合古文献用例,其可能含义如下:
- 器物组合:
指“槃”与“桉”两类器具的并称,属古代礼器或生活用具。例如《礼记·礼器》载祭祀时“槃桉”并置,表陈设规范。
- 通假异写:
或为“盘案”的异体写法,强调盛放物品的器皿组合(如《汉书·地理志》“饮食以槃案”)。
- 佛教术语:
少数佛典中“槃桉”与“涅槃”音近,可能为传抄异文,但无确证(参考《中华大藏经》校勘记)。
三、使用建议
该词属生僻古语,现代汉语极少使用。若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优先采用“盘案”等通行写法,或明确注释其古义来源。
参考资料:
-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 《中华大藏经》(中华书局版)
网络扩展解释
“槃桉”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读音为pán ān,主要用于祭祀场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槃:同“盘”,指盛放祭品的木制容器。
- 桉:此处为“案”的异体字,指放置槃的几案(类似桌台)。
- 整体含义:指祭祀时盛放祭品的木盘及支撑木盘的几案,后来也代指祭品本身。
2.用途与文献记载
- 祭祀功能:古代民间祭祀时,“槃”用于盛装祭品(如食物、酒水),“桉”则作为承托槃的支架,两者共同构成祭祀器具。
- 历史文献:
- 《后汉书·循吏传·王涣》记载:“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槃桉於路。”说明百姓在路边设槃桉祭奠王涣。
- 《资治通鉴》引胡三省注:“槃以盛祭物,案以陈槃,今野人之祭犹然。”指出这种习俗在民间长期延续。
3.字形与演变
- 槃:本义为木盘,后引申为盘曲(如“槃根错节”),也用于佛教术语“涅槃”。
- 桉:原指桉树,此处因通假关系与“案”混用,需结合语境区分。
4.现代关联
- 现代汉语中,“槃桉”已不常用,但部分方言或传统祭祀仪式中可能保留类似器具。例如,胡三省提到的“野人之祭”习俗,可理解为民间简化版的祭祀形式。
“槃桉”是古代祭祀文化的产物,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若需进一步了解字形演变或具体文献,可参考《后汉书》《资治通鉴》及相关训诂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艾绒北洋摈排毕天博奥不俗不聿猜察拆账僝僽车速除灭大常抵挡耋艾迭字诗额限方位角風候浮漂槁形灰心絓法关亲合志花架子惑疾江翻海倒金华山搢绅録救世祭文跬步莲府燎辉蛮睫螳轮蘑菇战术潘翁疋丢扑搭破觚破家亡国扑掩浅方七扭八歪湫顾肉用牛如花美眷瑞禽睿训森竪绳子树墩粟特投央唾绒望阳刓泐緼黂文献通考无为自化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