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巧言惑衆。《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而 綽斯戩 、 保布哈 猶飾虛詞,簧惑朕聽。”《封神演義》第四九回:“ 瓊霄 大喝曰:‘好孽障!焉敢将此虛謬之言簧惑衆聽!’” 清 林則徐 《咨複兩廣總督批示義律禀案稿》:“不敢簧惑衆心,指引逃走。” 郭孝成 《民國各團體之組織》:“皆需以正當卓識之輿論,以相維相繫,而後乃不緻為盲論所簧惑貽誤。”
“簧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uáng huò,其核心含義是以巧言迷惑衆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簧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人們因被簧樂所吸引而産生的困惑和迷失感。在一段時間内沉浸于簧樂之中,無法自拔。
《簧惑》這個詞的部首是“竹”,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其中,“竹”的部首筆畫數為6畫,“惑”的總筆畫數為9畫。
在古代,簧樂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音樂形式,尤其在南方地區。它通常使用簧管樂器演奏,發出悅耳動人的音色。然而,簧樂的美妙也使得某些人陷入其中無法自拔,從而産生了“簧惑”這個詞語。
簧惑的繁體寫法為「黃惑」,在繁體字中,「黃」的部首是「⺺」,「惑」的部首是「心」。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簧惑的「簧」字是由豎的筆畫相互交叉組成,形狀類似于簧管樂器。而「惑」字則是由左右結構組成,左邊的部分代表着人的心思,右邊的部分則代表疑惑和困惑。
1. 他沉迷于簧樂之中,陷入了簧惑的境地。
2. 看到他整日沉浸在簧樂中,我覺得他陷入了簧惑。
1. 簧樂
2. 簧管
3. 沉迷
4. 困惑
5. 迷失
1. 迷戀
2. 沉醉
3. 陶醉
4. 迷惑
1. 清醒
2. 無欲
3. 淡泊
4. 醒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