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安西都護府的意思、安西都護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安西都護府的解釋

唐朝設于西域的軍政機構。公元640年,唐朝為加強對西域地區的控制,于高昌設立,後移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管轄天山以南至蔥嶺以西、阿姆河流域的廣大地區,還統轄安西四鎮龜茲、于阗、疏勒、碎葉的重兵。790年,治所為吐蕃攻陷。

專業解析

安西都護府是唐代在西域地區設立的最高軍政管理機構,其名稱中“安西”意為“安定西域”,“都護”指“總領監護”。該機構始設于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治所初設于西州(今新疆吐魯番),後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管轄範圍涵蓋天山南北及中亞部分地區,包括今新疆大部、哈薩克斯坦東部、吉爾吉斯斯坦等地。

從職能劃分來看,安西都護府具有三方面核心作用:其一,軍事防禦,統領安西四鎮(龜茲、于阗、疏勒、碎葉)駐軍,維護絲綢之路暢通;其二,行政管理,推行均田制、府兵制等唐制,管理當地羁縻州府;其三,文化交融,通過設立驿站、保護商旅促進中原與西域的佛教、藝術及科技交流。

據《舊唐書·地理志》記載,該機構鼎盛時期下轄十六都督府、七十二州,有效實施“因俗而治”政策。其存續時間跨越兩個世紀,曆經吐蕃攻陷(790年)等重大曆史事件,對唐代邊疆治理和中外文明交流産生深遠影響。現代考古發現的多語言文書及“安西都護府印”青銅官印,均為其曆史地位提供了實物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安西都護府”是唐代設立的重要軍政機構,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定義與性質

安西都護府是唐太宗于貞觀十四年(640年)在西域設立的軍政管理機構,初期名為西州都護府,同年遷至交河城後更名。其職能包括維護邊疆安全、管理官員、監督商貿及保障絲綢之路暢通,是唐朝控制西域的核心機構。


曆史沿革

  1. 設立背景:為防禦西突厥侵擾,鞏固對西域的控制,唐太宗在平定高昌後設立。
  2. 名稱與治所變遷:
    • 640年治所初設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648年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
    • 名稱多次在“都護府”與“大都護府”間切換,反映不同時期的行政級别。
  3. 終結:安史之亂(755年)後,駐軍内調平叛,吐蕃趁機入侵,790年治所陷落,808年徹底終結。

管轄範圍與治所


主要職能

  1. 軍事防禦:抵禦吐蕃、突厥等外族侵擾,駐軍維護邊疆穩定。
  2. 行政管轄:管理西域州縣,推行唐朝律令,促進漢文化與當地民族的融合。
  3. 經濟文化:保障絲綢之路暢通,監督商貿往來,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

曆史意義

安西都護府的存在(約170年)标志着唐朝對西域的有效統治,其軍事與行政體系為絲綢之路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即使陷落後,其奠定的治理框架仍影響深遠。

如需更完整的時間線或地理細節,可參考高權威來源如百度百科及學術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安邊伯叔阪尹寶锳變化莫測不系之舟宸贈癡懶吊車頂托鵝車餓隸放心烽台風行水上跟隨乖弛瓜丘咕叨漢陰和揉厚臉穢迹呪鍵閉煎豆摘瓜奬掖解甲休士戒師經費荊室酒蟹均茵伏狂流懶蟲樂極悲來兩火一刀吏屬路柳牆花懋甸眠倒劈瀉圻鄂奇股輕憐疼惜青旋旋仁民擅地沈東陽省憲適等施屠松花黃搜摘踢秃土居無胫而來想要閑卧銷黃戲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