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荊條搭建的屋舍。借指窮苦人家。 三國 魏 曹植 《說疫氣》:“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
(2).猶荊婦。稱己妻的謙詞。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外谪》:“經年遠别,千裡相逢,常思故國萱堂,難消歲月。料應客途荊室,備經風霜。”
“荊室”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由荊條(一種帶刺灌木)搭建的房屋,形容居住條件極其簡陋,常借指貧困家庭。例如三國時期曹植在《說疫氣》中寫道:“荊室蓬戶之人”,強調窮苦百姓的生存環境。
延伸用法
可與其他詞組合,如“荊室蓬戶”,進一步突出貧寒狀态。這類表達常見于古典文獻,用于描寫社會底層的生活狀況。
謙辭來源
古代男子對外稱呼自己的妻子為“荊室”,類似“拙荊”“山荊”,源自東漢梁鴻與孟光“舉案齊眉”的典故。孟光以荊钗布裙示貧,體現賢淑謙卑,後演變為對妻子的代稱。
文獻例證
如明代陳汝元《金蓮記》中“客途荊室”,即以“荊室”指代妻子,表達自謙之意。
“荊室”既可描述物質層面的貧困(簡陋房屋/窮苦人家),也可用于禮儀層面(謙稱妻子),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曆史語境中的豐富内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說疫氣》等原始文獻。
《荊室》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簡陋的房屋或住處。
《荊室》由草字頭的“艹”部和景字旁的“竟”部構成。
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荊室》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四年》中:“王在方城,陟梯而陳,果入荊室。”其後成為了常用的詞語。
《荊室》的繁體字為「荊室」。
在古代,漢字《荊室》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隻是寫法有些不同。具體可以參考古代字典或考古學書籍。
1. 他從一個荊室過渡到了一套豪華公寓。
2. 這個城市有很多名人,但他們的出身都是從荊室起步的。
1. 荊棘(荊和部首+棘)
2. 室内(宀和部首+内)
3. 閨房(門和部首+房)
1. 簡屋
2. 茅舍
3. 茅廬
1. 豪宅
2. 高樓大廈
3. 府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