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怯懦無用的樣子。《西遊記》第七四回:“莫哭!莫哭!一哭便膿包行了!”
“膿包行”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怯懦無用
在《西遊記》第七四回中,孫悟空對豬八戒說:“莫哭!一哭便膿包行了!”這裡的“膿包行”指遇事退縮、不中用的表現。
行為卑劣
部分解釋延伸為形容人品行惡劣,如做事不擇手段或令人反感,類似“膿包”的惡臭特質。
需注意,“膿包行”與醫學上的“膿包病”(細菌感染性皮膚病)無直接關聯,後者屬于病理概念。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出處,可參考《西遊記》原文或相關文學解析。
《膿包行》是一個比喻性的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行為惡劣、品行敗壞、道德敗壞的行為或者個人。它表示一個人的行為好像一個滿是膿包的腫瘤,表現出瘡疤累累的形象。
《膿包行》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及各個字的拼音如下:
膿(nóng):該字的部首是肉,總共有11個筆畫。
包(bāo):該字的部首是勹,總共有5個筆畫。
行(xíng):該字的部首是行,總共有6個筆畫。
《膿包行》一詞最早來源于中國古代戲曲《包待制賣馬》中的一段台詞:“别的大財細財,我全會有。可是一件事,你萬萬不能給我出膿包行。”這段戲曲中的“膿包行”一詞逐漸演變成今天所指的行為惡劣、品行敗壞的意思。
《膿包行》的繁體字為「膿包行」。
《膿包行》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瘧疸行」。在古代,瘧疸(nüè dǎn)指的是瘧疾,而行則指行為。這種表達方式将膿包和瘧疸進行了類比。
1. 他的為人如此之壞,完全是一個典型的膿包行。
2. 他是一個膿包行,經常欺騙别人。
組詞:膿包、行為
近義詞:品行敗壞、道德敗壞
反義詞:品行端正、道德高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