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旁救助。《晉書·五行志上》:“杖者,扶體之器,烏其頭者,尤便用也。必旁拄掖者,旁救之象也。”
旁救
釋義:指從側面或間接途徑進行援助、解救的行為,強調非直接介入的輔助性支援。
旁
救
“旁救”屬動賓結構,最早見于軍事策略類古籍:
《孫子兵法》雖未直用“旁救”,但其“圍魏救趙”戰術(攻敵必救以解圍)即典型“旁救”思想。
《後漢書·窦融傳》載:“融率兵旁救,以分賊勢”,指從側翼分兵牽制敵軍。
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後漢書》
指側翼支援、迂回策應等非正面作戰行動,如“旁救友軍,切斷敵方補給”。
喻指間接援助,如“通過輿論旁救受害者,推動司法介入”。
古醫書偶以“旁救”形容輔助療法(如針灸輔藥),今罕用。
“旁救”釋義為“從旁援助”,引《後漢書》用例。
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電子版(需訂閱訪問)。
釋“救”含“助也”“護也”義,旁證“旁救”的輔助性。
來源:
詞彙 | 側重方向 | 差異點 |
---|---|---|
旁救 | 間接性、側翼支援 | 強調非正面介入 |
馳援 | 快速直接援助 | 突出時效性與直接性 |
策應 | 戰術配合 | 多用于軍事協同場景 |
參見:
《資治通鑒·唐紀》:“遣輕騎旁救,以擾其糧道。”
《清史稿·兵志》:“水師旁救,以固海防。”
“旁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áng jiù,其核心含義為“從旁救助”,具體解釋如下:
指在他人或事物遇到困境時,通過輔助性手段進行幫助或解救。例如:在災難中提供間接支援,或在緊急情況下協助主要救援力量。
詞義來源
該詞由“旁”(指側面、輔助)和“救”(救助)組合而成,強調非直接參與,而是以輔助形式發揮作用。例如《晉書·五行志上》中的例句:“必旁拄掖者,旁救之象也”,描述通過旁側支撐實現救助的場景。
使用場景
注意點
部分資料(如)将其歸類為成語,但多數權威來源(如《漢語大詞典》及古籍引證)僅視其為普通詞彙,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更多古籍例證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晉書》相關章節或漢語詞典工具。
别種滭沸策序差使鏟子箠策電傳跌倒疊更地爐都念子斷霓對蝦燔黍擘豚分冊風水鳳尾羅枎疏革包狗吃熱尿狗尾廣衍赫赫英名鶴簡鴻芘吼擲惶遽麾動隳行昏頑诘斷進丁金機九飯絕色連鬓胡須疠瘥列姑射禮讓黎元洪年尾暴衣露蓋绮歲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生革生靈塗地聲冤霜漏水汊水綠山青疏密朔塞説引夙愛枉訴閑拔娴習箫管屑泣心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