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旁救助。《晉書·五行志上》:“杖者,扶體之器,烏其頭者,尤便用也。必旁拄掖者,旁救之象也。”
“旁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áng jiù,其核心含義為“從旁救助”,具體解釋如下:
指在他人或事物遇到困境時,通過輔助性手段進行幫助或解救。例如:在災難中提供間接支援,或在緊急情況下協助主要救援力量。
詞義來源
該詞由“旁”(指側面、輔助)和“救”(救助)組合而成,強調非直接參與,而是以輔助形式發揮作用。例如《晉書·五行志上》中的例句:“必旁拄掖者,旁救之象也”,描述通過旁側支撐實現救助的場景。
使用場景
注意點
部分資料(如)将其歸類為成語,但多數權威來源(如《漢語大詞典》及古籍引證)僅視其為普通詞彙,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更多古籍例證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晉書》相關章節或漢語詞典工具。
旁救,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旁(páng)和救(jiù)。
旁這個字的部首是方塊旁,包含8個筆畫,在字形結構上比較簡單。救這個字的部首是手,包含11個筆畫。
旁救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大序》中的“旁援”,意為旁邊輔助支援。後來,逐漸演變為旁救,表示在旁邊救助,提供幫助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旁救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是「旁救」。
在古時候,旁救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形式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如:“他在遇到困難時,總是能夠感受到他朋友的旁救。”
旁救這個詞可以進行組詞,比如:旁觀、救護、互救等等。
與旁救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幫助、援助、救助等等。
與旁救意思相反的詞彙包括抛棄、放棄、忽視等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