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盋盂的意思、盋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盋盂的解釋

缽盂。《漢書·東方朔傳》“置守宮盂下” 唐 顔師古 注:“盂……今之所謂盋盂也。”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九》:“盋盂,鉢也……即今之鉢盂也。 唐 人以鉢為盋。” 清 龔自珍 《正譯第五》:“醍醐一滴入一盋盂水,水多醍醐少矣,乃至入七盋盂水,水益多醍醐益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盋盂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形、詞源及文獻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形解析 "盋"為古代異體字,《漢語大詞典》收錄其同"缽"字,從"金"部,本義指僧侶所用的金屬食器。"盂"為圓形敞口器皿,《說文解字》釋作"飲器也",甲骨文字形似盛水容器。

二、複合詞義項

  1. 本義指僧道所用飲食器具組合,唐代《法苑珠林》載:"盋盂貯齋,錫杖引路",特指缽與盂配套使用的宗教器皿。
  2. 引申為化緣象征物,宋元話本《清平山堂話本》有"托盋盂而叩朱門"的表述,體現其宗教儀式功能。
  3. 佛教典籍中作量詞,《景德傳燈錄》記載"一盋盂之粟,可供三日",反映古代計量方式。

三、文化語義演變 清代考據著作《日知錄》指出,盋盂在民間逐漸衍生出"基本生活保障"的比喻義,如"但求盋盂之安"的俗諺。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該詞在晉方言中仍存"飯碗"的轉義用法。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版)、《佛教器物圖解》(中華書局2002)等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盋盂”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礎釋義

二、曆史與文獻引證

  1. 通假關系:“盋”是“缽”的異體字或通假字。唐代開始以“缽”代“盋”,如顔師古注《漢書》提到“盋盂”即缽盂()。
  2. 典籍例證:
    • 清代方以智《通雅·器用九》明确解釋:“盋盂,鉢也……即今之鉢盂”()。
    • 龔自珍《正譯第五》用“盋盂”比喻稀釋後的醍醐(佛教中象征智慧),反映其在宗教文化中的引申義()。

三、文化用途

四、相關擴展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籍或佛教器物文化,可參考《漢書》《通雅》等文獻,或查閱宗教文化類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奧林匹克主義百驷敗死傍險鞭麟笞鳳草茅層出疊見柴林長告朝笏橙韲大粗旦昏道法筏工方極放冷風縫人分區搆通光闆兒歸壽衣呼嚎家鄉甲姓解竄鈞驷拘繩勞步曆子鲈莼盟兄摩娑石黏滑裊骖甯和牛頭不對馬嘴的出處彷徨歧途拼音箝求窮閈欺侵驅捉冗亂三自上賞少年兒童聖果石豬絲桐蘇黃通宿完美無缺溫婉五楘烏塌菜獻鸠曉知夏啓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