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蘇黃的意思、蘇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蘇黃的解釋

宋 代文學家 蘇轼 、 黃庭堅 的并稱。《宋史·文苑傳六·黃庭堅》:“ 庭堅 於文章尤長於詩, 蜀 、 江西 君子以 庭堅 配 軾 ,故稱 蘇 黃 。” 元 馬定國 《四月十日遇周永昌》詩之二:“世無 蘇 黃 六七子,天斷文章三十年。” 清 趙翼 《餘簡稚存詩答嫌百年太少再簡奉酬》詩:“ 宋 亦有 蘇 黃 ,旗鼓相周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蘇黃"是中國文學史和藝術史上對北宋兩位巨擘蘇轼(蘇東坡)和黃庭堅(黃魯直)的并稱。這一稱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其詳細含義:

  1. 文學(尤指詩歌)領域的并稱:

    • 核心含義: "蘇黃"最核心的指代是他們在詩歌創作上的卓越成就和深遠影響。兩人同為北宋詩壇的領袖人物,代表了宋詩的最高成就之一。
    • 藝術風格: 蘇轼的詩風以豪放曠達、清新自然、才情橫溢、議論風生著稱,題材廣泛,意境開闊。黃庭堅的詩風則更顯奇崛瘦硬、講究法度、注重煉字造句、強調"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開創了影響深遠的"江西詩派"。雖然風格各異,但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共同推動了宋詩獨特風貌的形成。
    • 曆史地位: 兩人并稱,标志着北宋詩歌的一個巅峰時期。後世常将"蘇黃"與唐代的"李杜"(李白、杜甫)相提并論,作為代表一個時代詩歌成就的象征。來源:《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宋史·文苑傳》。
  2. 書法藝術領域的并稱:

    • "宋四家"中的代表: 在書法史上,蘇轼和黃庭堅均位列"宋四家"(蘇、黃、米、蔡)。他們的書法成就同樣彪炳史冊。
    • 書法風格: 蘇轼書法豐腴跌宕,天真爛漫,有"石壓蛤蟆"之趣;黃庭堅書法則中宮收緊,長筆四展,縱橫奇崛,有"樹梢挂蛇"之态。兩人風格鮮明,個性強烈,共同體現了宋代"尚意"書風的精髓。
    • 相互影響: 兩人在書法上互相推崇,切磋交流,他們的書法理論和實踐對後世影響巨大。來源:《中國書法史》(叢文俊等著)、《宣和書譜》。
  3. 師友關系與文化象征:

    • 亦師亦友: 黃庭堅出自蘇轼門下,是"蘇門四學士"之首。兩人關系密切,既是師徒,又是摯友和文學藝術上的知己,經常詩詞唱和,交流心得。
    • 文化符號: "蘇黃"并稱,不僅指具體的兩個人及其作品,更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象征着北宋中後期文人圈子的高雅情趣、深厚的學養、卓越的才華以及文人之間深厚的友誼和相互砥砺的精神。來源:《蘇轼文集》、《黃庭堅全集》。

"蘇黃"這一并稱,源于北宋,主要指代蘇轼(蘇東坡)與黃庭堅(黃魯直)兩位大家在詩歌和書法領域所取得的無與倫比的成就及其深遠的曆史影響。他們是北宋文學藝術高峰的代表人物,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厚的師友情誼以及共同塑造的時代文化風貌,使得"蘇黃"之名在中國文化史上熠熠生輝,成為與"李杜"等并稱的重要文化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蘇黃”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一、主流含義:宋代文學家蘇轼與黃庭堅的并稱(文學與書法領域)

  1. 文學成就
    蘇轼(號東坡)與黃庭堅(號山谷)是北宋文壇雙璧,蘇轼以豪放灑脫的詩風著稱,如“大江東去,浪淘盡”;黃庭堅開創“江西詩派”,注重格律與用典。兩人并稱“蘇黃”,代表宋詩最高成就之一。

  2. 書法地位
    二人同為“宋四家”(蘇、黃、米、蔡)成員。蘇轼書法追求“意造無法”,黃庭堅則以險峻奇崛的草書聞名,後世常将二者書法風格并提。

  3. 交往淵源
    黃庭堅比蘇轼小9歲,早年以詩文拜入蘇轼門下,兩人亦師亦友。蘇轼因“烏台詩案”被貶時,黃庭堅多次聲援,留下“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等唱和詩句。

二、其他解釋:形容容貌或衣飾華美(較少見)

極少數資料提到“蘇黃”可指蘇州與黃山美景的融合,引申為華麗之意,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讀。

建議參考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辯絜别颏腮逋布補衮殘臈唱詶楚金大享點焊雕筵吊腰子定業鬥榫合縫都鹹子訪求方山巾飛蒼走黃鳳跱龍拏革昊更籤功衰觀形察色骨節眼顧委扢支支懷歸黃龍湯歡榮灰炭将愛焦坎校書箋積泊浄財矜惜巾絮妓媵口服心服撩東劄西理亂陵使莽泱琵琶湖蒱酒啟戶勤劬三通聲嗓詩庭之訓受土損折大山統籌兼顧頭膊子屠城秃尾危劇無據銜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