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的賞賜;重賞。《戰國策·齊策一》:“﹝ 齊威王 ﹞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漢書·武帝紀》:“且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道也。”《元史·忽林失傳》:“父從 世祖 親征 阿裡不哥 ,以功受上賞。”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文雄》:“事聞, 秦 受上賞。”
“上賞”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詳細解釋:
拼音為shàng shǎng,意為最高的賞賜或重賞,常用于表彰功績或嘉獎傑出貢獻。例如《戰國策·齊策一》記載,齊威王曾下令:“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強調直言進谏者可獲最高獎勵。
該詞蘊含中國古代“賞罰分明”的管理思想,如清代《嘯亭雜錄》記載官員因功受賞,反映制度化的表彰傳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出自《戰國策》)
現代擴展:“她的創新方案獲得公司上賞,成為年度優秀員工。”(參考)
《上賞》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表示将獎賞或欣賞的對象向上提升或升華的意思。這個詞語常用于表達将某人的價值和成就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以示崇高和尊敬。
《上賞》由兩個部首組成:上字的“一”和賞字的“貝”。 上字的筆畫數為一畫,賞字的筆畫數為四畫。
《上賞》為現代漢字,沒有确切的古代來源。這是由上字的意義“提升”加上賞字的意義“獎賞”組合而成的新詞。
在繁體字中,上字保持不變,而賞字則為賞。
在古代漢字中,上字的寫法保持一緻,沒有變化。
賞字在古代常用的寫法為讁。
1. 他的優秀表現得到了上司的上賞。
2. 這位藝術家多年的努力終于得到了上賞,成為了世界級的大師。
上鑒、上嘉、上責、上貢、上秀
晉升、提拔、揚升、鼓勵
降低、貶低、貶損、貶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