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方朱鸟七宿。语出《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孔颖达 疏:“鸟,南方朱鸟七宿。殷,正也。春分之昬,鸟星毕见,以正仲春之气节。”《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五郊乐章》:“鹤云旦起,鸟星昏集。” 唐 窦翚 《漏赋》:“清清冷冷,日殷鸟星,送春漏于重扃。”
“鸟星”一词包含两层含义,需结合文献和语境理解:
一、天文本义
指南方朱鸟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源自《尚书·尧典》记载的“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古人通过观测鸟星在春分时节的黄昏出现,确定仲春节气,用于历法校准。
二、引申含义
作为成语时,形容人或事物的价值、能力较低,不值得期待或依赖。其演变逻辑为:鸟飞星现的景象→转喻为“看似存在却无实质作用”的贬义表达。常用于批评能力不足或结果未达预期的情况,例如:“他的承诺如同鸟星,难以托付。”
补充考据
文字学家杨树达提出,“星”在此语境中应解作“雨止星现”,与《说文解字》中“夕生”(雨夜放晴见星)同源,强调观测天象的时机特性。
提示:该词属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鸟星》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鸟”指的是飞禽,而“星”表示天空中的星体。因此,《鸟星》的意思指的是天空中的鸟类。
根据汉字的部首和笔画,我们可以拆分《鸟星》这个词:
1. “鸟”的部首是“鸟”部,笔画数为5。
2. “星”的部首是“日”部,笔画数为4。
《鸟星》一词来源于古代文献《山海经》,是其中的一种神奇生物。在繁体字中,鸟星写作“鳥星”。
在古代,汉字写法常常有所变化。根据字形演变的历史考证,古时候写作《鳥星》的字形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与现代写法相似,只是结构和书写风格略有差异。
1. 天空中的鸟星在夜晚格外闪亮。
2. 在山间的湖畔,可以看到一群鸟星翱翔。
与《鸟星》相关的组词有:
1. 鸟类:指的是各种种类的鸟类动物。
2. 星体:指的是天空中的各种天体,如星星、行星等。
与《鸟星》的近义词有:
1. 池塘:指的是一种水域,常常有各类水鸟栖息其中。
与《鸟星》的反义词有:
1. 陆地:指的是没有水的地面,鸟类主要在陆地上生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