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明農的意思、明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明農的解釋

盡力務農;勸勉農業。明,通“ 勉 ”。《書·洛诰》:“茲予其明農哉。” 宋 劉克莊 《水龍吟·辛亥安晚生朝》詞:“縱擎天力倦,明農心切,先還取、中書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明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語境理解。根據其構詞和典籍用例,可作如下解釋:

一、本義:勉力從事農業 “明”在此通“勉”,意為“勤勉、努力”;“農”指農業生産活動。“明農”即指勤勉務農,強調對農耕的重視與實踐。該義項直接源于《尚書·周書·無逸》:

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穑之艱難……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遊、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今日耽樂。’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 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鹹和萬民。文王不敢盤于遊田,以庶邦惟正之供……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

——《尚書·無逸》(記載周公勸誡君王勤政重農)

此處雖未直用“明農”二字,但通篇強調君王需體察農耕艱辛,克制享樂,以身作則重視農業(“田功”),為“明農”的核心理念提供了思想源頭。後世注疏常以“明農”概括這種重農精神。

二、引申義:倡導與推行重農政策 在治國理念層面,“明農”引申為統治者推行鼓勵農耕、保障農業發展的政策。清代經學家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闡釋:

“明農”者,非徒勸耕也,謂明其政令以厚民之生,而農安于畎畝。

——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強調政策對農業的保障作用)

此解将“明”理解為“彰明、施行”,指通過明确的政令(如輕徭薄賦、興修水利)穩定農業生産,體現國家層面對農業的扶持。

三、文化内涵:以農為本的治國思想 “明農”承載了中國傳統“以農立國”的價值觀,與“重本抑末”(重農業輕商業)思想相聯。明代政治家張居正在《陳六事疏》中稱:

“古之王者,莫不以明農為務。”

——《張太嶽集·卷三十六》(将重農視為君主治國要務)

此句凸顯“明農”作為治國方略的地位,反映農業在古代經濟與社會穩定中的核心作用。

結論

“明農”一詞融合三重含義:

  1. 行為層面:勤勉躬耕(“勉力務農”);
  2. 政策層面:推行惠農之政(“明令重農”);
  3. 理念層面:秉持以農為本的治國之道(“農為邦本”)。

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尚書》,并在曆代政治實踐中被賦予政策化、制度化的内涵,成為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表征。

網絡擴展解釋

“明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核心釋義

1. 勸勉農業
“明”在此處通假為“勉”,意為“盡力、勸勉”。《尚書·洛诰》中的“茲予其明農哉”是典型用例,指統治者應重視農業生産()。宋代劉克莊《水龍吟》詞中“明農心切”也延續了這一用法,表達對農業的勉勵态度()。

2. 引申的社會意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明智的農民”,形容農民勤勞聰慧,體現古代對農業勞動者的褒揚()。但這種解釋更偏向于現代語境的延伸,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二、用法與示例


三、注意事項

建議參考《漢典》《尚書》等權威古籍()獲取更準确的古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案衛拜讀貝裘秉夷不期而會不訾參正長歸宸嚴赤菽寵光寸土達聽罰爵發展速度蜚變奉追撫今懷昔扶搖格思謌行公俸狠辣谏鼓叫子夾訊接力記性沮傷刻下口角炎蠟酺骊母林邑離照蝼蟻擄奪冒崄夢腸盟軍明曠溟鵬民天内鎮女兒酒女英洽客輕楫親家母山楊聖保羅大教堂身體鍛煉束腹厮勾挑牙蟲委絕湘妃椅降龍缽賢級小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