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 代樂器名,形似琵琶。 宋 錢易 《南部新書》壬:“﹝ 唐 韓滉 奉使入 蜀 ,得良木。﹞匠曰:‘為胡琴槽,他木不可并。’遂為二琴,名大者曰大忽雷,小者曰小忽雷。”
(2). 清 孔尚任 、 顧采 合撰有《小忽雷》傳奇二卷,以小忽雷為全劇線索,寫 唐 梁厚本 同 鄭盈盈 的婚姻遭 盈盈 之兄及 仇士良 破壞,幾經周折,終于團圓的故事。
“小忽雷”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既指古代樂器,也被用作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樂器本義
小忽雷是唐代的一種彈撥樂器,形似琵琶,屬于西北少數民族的弦鳴樂器,因發音如雷聲而得名。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唐代小忽雷實物,被視為稀世珍寶。
成語比喻義
由“小”(規模小)、“忽”(瞬間)、“雷”(巨大聲響)三字組成,比喻事物突然發生巨大變化,強調變化的迅猛和不可預測性。例如:“這家公司從小作坊到行業巨頭,真是小忽雷般的崛起。”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樂器形制或傳奇劇本内容,可參考故宮博物院資料或《南部新書》等古籍。
《小忽雷》是一個成語,意為小無名之輩,指無足輕重、不起眼的人。
小忽雷的部首是小字旁,筆畫數為7畫。
《小忽雷》這個成語來源于明朝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的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雷連慶的人外表相貌平凡,名字無音無諧,被人們所忽略。但最終,雷連慶通過聰明才智,在一次次困難和危機中挺身而出,最終獲得了成功和贊譽。
繁體字中,小忽雷的寫法為「小忽雷」。
在古時候,小忽雷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目前我們所使用的現代漢字寫法基本保持不變。
1. 他是個小忽雷,沒有人注意他的存在。
2. 别小看了這個項目經理,他雖然年輕,但絕對不是小忽雷。
小忽雷可以組成其他詞語:
1. 小人忽略:形容小人被人們忽視、輕視。
2. 小人忽悠:指小人利用欺騙手段蒙蔽他人。
小忽雷的近義詞包括:小人物、不起眼、無足輕重。
小忽雷的反義詞為:大人物、知名、重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