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娑婆的意思、娑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娑婆的解釋

(1).見“ 娑婆世界 ”。

(2).枝葉扶疏貌。 宋 王禹偁 《後土廟瓊花》詩之二:“忽似暑天深澗底,老松擎雪白娑婆。”

(3).從容優遊。 元 劉壎 《補史十忠詩·前左丞相江文忠公萬裡弟萬頃》:“卷懷經濟具,娑婆 洛 中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娑婆”是佛教術語,源自梵語“Sahā”,音譯也作“索诃”“娑河”等,意為“堪忍”。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核心詞義

  1. 娑婆世界
    指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現實世界,衆生因“十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绮語、惡口、兩舌、貪欲、嗔恚、愚癡)及煩惱而承受苦難,卻安于忍受、不願出離,故稱“堪忍世界”。
    此世界也被稱為“五濁世間”,包含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與“極樂世界”形成對比。

  2. 佛菩薩的精神象征
    佛菩薩為教化衆生,選擇在娑婆世界忍受勞苦,展現“難說能說,難化能化”的大智、大悲與大勇。


二、其他釋義

  1. 古漢語中的引申義

    • 枝葉扶疏:形容植物枝葉繁茂(如宋詩“老松擎雪白娑婆”)。
    • 從容優遊:指悠然自得的狀态。
  2. 易混淆詞:婆娑
    “婆娑”(pó suō)與“娑婆”不同,多形容舞姿、淚眼或枝葉搖曳,如“淚眼婆娑”。


三、文化關聯

佛教宇宙觀中,娑婆世界屬于“華藏世界”的一部分,位于無邊妙華光香水海的大蓮花上,體現宇宙的複雜與莊嚴。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世界觀或梵語詞源,可參考權威佛學典籍或相關百科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娑婆的意思

《娑婆》是一個漢字詞語,多用于佛教領域,具有豐富的内涵和意義。它代表了人間世界的現象和塵世的境界,是指現世俗世間的世界和生活。娑婆也可以指人間社會,即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

娑婆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娑婆的拆分部首是女(女子旁),它由16個筆畫組成。

娑婆的來源和繁體

娑婆一詞最早出現在佛經中,它最初的寫法為騷駝,意為“粗糙的坐騎”。到了隋唐時期,這個詞的寫法逐漸演變為娑婆,意思也發生了轉變。

在繁體字中,娑婆的寫法為娑婆羅,含義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娑婆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娑婆的寫法有所變化。它在《說文解字》中寫作“嫂馬”,意為“媒婆”或者“相媒介紹的女子”,與現代的含義不同。

娑婆的例句

1. 《金剛經》中有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句話表達了娑婆之世的虛幻性。

2. 在佛法中,修行者需要通過跳出娑婆,超脫塵世間的束縛。

娑婆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娑婆界(指人間世界)、出娑婆(脫離塵世)、娑婆衆生(俗世中的衆生)

近義詞:凡夫俗子、世界、塵世、現世

反義詞:佛國、極樂世界、梵淨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