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被褥床帳等卧具。語出《詩·召南·小星》:“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宋史·趙君錫傳》:“母亡,事父 良規 ,不違左右,夜則寝於傍。凡衾裯薄厚、衣服寒溫……如《内則》所載者,無不親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果恭王之儉》:“會其門客有幹請政事者,上乃褫王爵,降為貝勒。王乃閉門謝客,抑鬱生疾。上往撫視,王叩首衾裯間,惟謝過自責而已。”
(2).借指侍奉寝卧等事的婢妾。《西湖佳話·六橋才迹》:“ 朝雲 聞言,慌忙拜伏于地道:‘倘蒙超拔,則 襄王 有主矣。無論衾裯,犬馬亦所甘心。’ 東坡 喜他有志,果就娶他為妾。”
(3).借指男女歡合。 清 李漁 《玉搔頭·締盟》:“雖有幾箇婢妾,隻好備衾裯之選,不可寄蘋蘩之託。” 清 戴名世 《弘觀帝言宮媵相從患難者頗多及黨禍紀略》:“流離颠沛之餘,不能絶衾裯之愛,一則幸舊好之猶存,一則憤僞託之妖妄,皆未可知也。”
“衾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指被褥床帳等卧具
源自《詩經·召南·小星》:“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
其中“衾”指被子,“裯”指床帳或單層被,合稱泛指寝具。例如《宋史·趙君錫傳》中“衾裯薄厚”即指被褥的厚薄程度。
借指侍奉寝卧的婢妾
古代婢妾需照料主人起居,因此用“衾裯”代指這類身份。如《西湖佳話》中“衾裯犬馬亦所甘心”即用此意。
隱喻男女歡合
因衾裯與私密起居相關,部分文獻引申指男女情事,但此用法較為隱晦。
多出現于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已罕用。例如:
“衾”字常見于詩詞,如杜甫“布衾多年冷似鐵”、岑參“狐裘不暖錦衾薄”,均以“衾”表達生活境遇或情感。
如需更完整考證,可參考《詩經》《宋史》等文獻原文(來源:、5)。
衾裯(qīn chú)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主要指代睡覺時使用的被褥,特指毛氈或棉花制成的厚被。
衾裯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其中“衾”是一個單獨的字,表示被褥;而“裯”則表示被褥的另一種制作材料。
衾的構造如下:
部首:衤(衣)
筆畫:5畫
裯的構造如下:
部首:衣
筆畫:12畫
衾裯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在《周禮》和《儀禮》中都有記載。在繁體字中,衾裯的寫法為「衾褲」。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衾」的古漢字寫法為「⺈、禾、衣、安」,而「裯」的古漢字寫法為「⺈、隹、又、衣」。
1. 她蓋上了一床溫暖的衾裯,就安穩地入睡了。
2. 農民們會用棉花制作衾裯來保暖。
衾裯的組詞有:
1. 衾衣(qīn yī):被褥和衣物。
2. 衾褥(qīn rù):被褥。
衾裯的近義詞有:
1. 被褥
2. 褥子
衾裯的反義詞是:光(指沒有任何覆蓋物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