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包紮的意思、包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包紮的解釋

(1) [bind up]∶用布包 [傷口]

用幹淨紗布包紮傷口

(2) [bandage;pack;tie (wrap) up]∶用繃帶捆綁、包裹或包纏

包紮傷口

從膝蓋到踝骨用粗布條包紮起來的腿

詳細解釋

(1).包裹捆紮。 巴金 《家》三九:“ 覺新 已經把罐頭包紮好了,便放在 覺慧 的面前。” 艾青 《他死在第二次》詩:“洗去了膿與血,又把傷口包紮。”

(2).指包紮好的物品。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她顯然是買了東西出來,因為她手裡好象拿了許多包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包紮"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動詞,其核心語義圍繞"包裹"與"固定"展開。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權威釋義,該詞包含以下兩個主要義項:

一、醫療處置義 指用消毒紗布、繃帶等材料對傷口或患處進行覆蓋包裹的醫療行為。該用法常見于臨床醫學場景,如《新華字典》(第12版)所述:"醫務人員為傷員包紮止血"。實際操作包含三個技術要點:①清潔創面後覆蓋敷料;②使用繃帶螺旋纏繞固定;③末端打結需避開傷口部位。

二、物品封裝義 泛指使用特定材料對物體進行包裹捆紮的日常行為。此義項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用紙、布等材料把東西包裹起來",例如端午節包紮粽子、快遞物品時用膠帶密封紙箱等。該行為需注意材料適配性原則,如瓷器類易碎品需采用氣泡膜緩沖保護。

從構詞法分析,"包"與"紮"構成聯合式合成詞:前者強調全面覆蓋,後者着重固定約束,二者結合形成完整的包裹動作語義場。在語音層面遵循現代漢語雙音節動詞的輕重格式,讀作bāo zā(陰平+輕聲)。

網絡擴展解釋

“包紮”是外傷應急處理的重要技術,指用紗布、繃帶等材料覆蓋或固定傷口,以達到止血、保護等目的。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目的

包紮是指用無菌敷料或清潔布料對傷口進行覆蓋、纏繞或固定的過程。其核心作用包括:

  1. 止血防感染:壓迫止血,減少細菌侵入;
  2. 保護傷口:避免外界摩擦或污染;
  3. 固定作用:穩定骨折部位或醫療器具;
  4. 促進愈合:吸收滲液,保持傷口幹燥。

二、主要器材

常用材料包括:

三、操作步驟

以護理級包紮為例:

  1. 清潔消毒:用生理鹽水清理傷口周圍;
  2. 覆蓋敷料:無菌紗布完全遮蓋傷口;
  3. 纏繞固定:繃帶從肢體遠端向近端“8字”纏繞,松緊以能插入一指為宜;
  4. 評估調整:檢查血液循環,避免過緊或過松。

四、注意事項

五、常見方法

  1. 三角巾法:適用于頭部、胸背部大面積傷口;
  2. 繃帶法:用于四肢關節的環形或螺旋形包紮。

提示:錯誤包紮可能加重損傷,如包紮過緊影響血液循環,或松散導緻固定失效。嚴重外傷需優先處理内出血或骨折,并及時就醫。

别人正在浏覽...

隘窘八百諸侯不圖蒼靈長便大吃一驚打冷捶兜艄楓錦幹冒功德錢國狗孤峙酣嬉淋漓滉漭尖俏教指家世解裂皆悉疾困旌旝九死一生吉繇钜帙苦趣老東兩極管淩旦靈軌零級鹵竈木紅球乃若南征北戰泥首炮釺噴瀉庀役驲站飒爾上元山委山藻石潭爽節四衛四廂素弦調鼎啼叫透亮枉苦危坐響答影隨象谷孝絹攜畔偕同行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