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蘭陔的意思、蘭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蘭陔的解釋

《詩·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有其義而亡其辭。” 晉 束晳 承此旨而作《補亡》詩:“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眷戀庭闈,心不遑安。”後以“蘭陔”為孝養父母之典。 唐 劉禹錫 《和州送錢侍禦自宣州幕拜官便于華州觐省》詩:“蘭陔行可採,蓮府猶回瞪。” 宋 陸遊 《賀皇太後箋》:“聖子問安,方極蘭陔之養。” 清 朱彜尊 《送周贊善清原視學浙江》詩之二:“蘭陔花暖日初晴,萊衣潘輿次第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蘭陔,漢語詞彙,源自《詩經·小雅》的《南陔》篇。原指長有蘭草的水邊坡地,後經曆代文人的文學化用,逐漸演變為中華孝道文化的經典意象。其内涵可從以下四方面闡釋:

一、詞源考據 《詩經·小雅·南陔》雖原文失傳,但據《文選·補亡詩》記載"循彼南陔,言采其蘭"(《昭明文選》卷十九),描繪了孝子循着田埂采蘭奉親的場景。宋代朱熹《詩集傳》注:"陔,隴也。采蘭以供祭祀"(《詩集傳·小雅》),明确了其與孝道儀禮的關聯。

二、意象流變 自晉代束皙《補亡詩》以"循陔采蘭"喻孝養父母(《晉書·束皙傳》),該詞完成了從地理指稱到文化符號的轉變。唐代白居易《護生吟》中"蘭陔春可采,桂樹晚應攀"(《白氏長慶集》卷六),将植物意象與孝親時序結合,形成穩定的詩歌意象體系。

三、文化象征 清代《康熙字典》收錄"陔"字釋為"隴也,階次也"(辰集下·阜部),佐證其空間方位與倫理秩序的對應關系。在傳統建築中,"蘭陔"常被用作奉親堂的雅稱,如明代文徵明曾書《蘭陔堂記》(《文徵明集》補輯卷十二),體現空間場所的精神賦義。

四、現代承續 《漢語大詞典》釋為"《詩·小雅》篇名,有目無詩,後引為孝子養親之典"(第九卷·艸部),确認其在現代漢語中的典故地位。當代民俗研究中,"蘭陔文化"被視為江南地區孝道儀軌的重要載體(《中國地方志·民俗卷》2020版)。

網絡擴展解釋

“蘭陔”是一個具有文學典故的詞語,其含義主要與孝道相關,但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存在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蘭陔”源自《詩經·小雅·南陔序》,原指孝子奉養父母的典故。晉代束皙在《補亡詩》中寫道:“循彼南陔,言采其蘭”,以“采蘭”比喻子女對父母的孝養之情。後世常用此詞表達孝親之意,例如:

二、詞源解析

  1. 《詩經》起源
    原指《南陔》篇,本為勸誡孝子奉養父母的詩,但原文失傳,僅存序言。
  2. 束皙補詩
    晉代束皙通過“采蘭南陔”的意象,将“蘭陔”與孝道緊密聯繫,成為經典化用。

三、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查字典)提到“蘭陔”形容花草香氣濃郁之地,發音為“lán qiān”。此解釋可能與原典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建議優先參考孝養父母的傳統釋義。

四、使用建議

(注:以上信息綜合了漢典、古詩文用例等來源,若需完整考據可查閱《詩經》及曆代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報命拔俗北宿貶累補袒黪墨常禁剗鍬兒承雲出鬼醇修賜尺村笛誕譽道賀大中鬌紒鵝雛芳菲發轸肺石飛天紒紛更符甲改治幹架過廳固有頻率恨不得厚幸胡打嚷禍辱建春解鹽季節洄遊鏡流舊家可兀的狼筋蘭陵王靈羊硫酸鋇流向龍燈鸾阙陸績橘模數轉換器腦殻逆風勤虔熱擴散日程手抄收沒水貨睡相嶀嵊尉候緼褐現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