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下的意思、纳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下的解释

(1).采纳下面的意见。 汉 王符 《潜夫论·明闇》:“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诬,而远人不得欺也。”

(2).交下。《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孔明 曰:‘将军要去,谁为副将?’ 忠 曰:‘老将 严颜 ,可同我去。但有疏虞,先纳下这白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纳下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动词,其核心语义围绕“接受”与“谦卑”展开,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1. 接纳下属或采纳建议

    指上位者以包容态度接受臣属或地位较低者的意见。《汉语大词典》收录此义项,例如《后汉书·公孙述传》载“谦恭纳下”,体现君主对臣民意见的重视。古籍中常以“纳下问”“纳下言”形式出现,强调虚心听取的态度。

  2. 缴纳赋税或贡品

    《汉书·食货志》注疏中将“纳”解作“入也”,与“下”组合特指向官方缴纳钱粮物资。如《宋史·食货志》载“民户岁纳下供绢帛”,此处“纳下”指百姓向朝廷履行赋税义务,体现该词在财政领域的特殊用法。

  3. 佛教语境中的谦卑修行

    《法华经玄赞》等佛典文献中,“纳下”延伸为修行者以谦卑姿态接受佛法教义。《大正藏》第34册释义:“纳者受也,下者卑也”,强调信徒应如器皿般低垂以盛接法雨,此用法多见于禅宗语录及佛教仪轨文书。

网络扩展解释

“纳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分为两类,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采纳下属意见
    指上级接受或听取来自下级的建议、批评等。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强调领导者应广泛听取意见以公正决策。例如,汉代王符《潜夫论·明闇》提到:“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诬,而远人不得欺也。”。

  2. 交下、交付任务
    表示将事务或责任交给下属处理。如《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中,黄忠对诸葛亮说:“但有疏虞,先纳下这白头。”。

二、使用场景

三、例句参考

四、相关词汇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文献原文,可参考《潜夫论》《三国演义》等古籍,或通过查字典类工具进一步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八佾鞭责比物不諐不凿才然采政草草收兵察访超腾超重差悮尺晷村区待须大课电料雕翎惇爱傅构攻虚关署汉堡诃砭画格回甘酱棚讲章瀸淖角弦加添憬集竟世狷笃鞙鞙军衣跨凤露朴煤掌冥伯命蔕披卷前辙俏样子染着日躔桑扈食糟首种诵说摊铺恬酒王舆顽朴晚阴惟宁窝家五杂俎香城消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