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混芒的意思、混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混芒的解釋

亦作“ 混茫 ”。1.混沌蒙昧。指上古人類未開化的狀态。《莊子·繕性》:“古之人,在混芒之中。” 成玄英 疏:“其時淳風未散,故處在混沌芒昧之中。” 晉 葛洪 《抱樸子·任命》:“蓋聞靈機冥緬,混芒眇眛。”

(2).指混沌未分狀。 唐 李白 《大鵬賦》:“當胸臆之掩畫,若混茫之未判。”

(3).指廣大無邊的境界。 唐 杜甫 《滟滪堆》詩:“天意存傾覆,神功接混茫。” 宋 朱熹 《馬上舉韓退之話口占》:“昨日風煙接混芒,今朝紫翠插青蒼。” 明 李東陽 《<南行稿>序》:“連山大江,境象開豁,廓然若小宇宙而遊混茫者,信天下之大觀也。” 清 魏源 《<國朝古文類鈔>叙》:“生其間者,其氣昌明,其聲宮喤,其見聞瑰軼而混芒。”

(4).混雜不清;模糊。 清 龔自珍 《古史鈎沉論二》:“列國小學不明,聲音混茫,各操其方,微 孔子 之雅言,古韻其亡乎!” 葉聖陶 《城中·微波》:“群山已沒入乳白色的霧氣,湖面蓋着混茫的青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混芒”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ùn máng(部分語境下也可讀作hún máng),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混沌蒙昧
    指上古人類未開化的原始狀态,常與自然未分、文明未啟的語境相關。例如《莊子·繕性》中提到:“古之人,在混芒之中。” 成玄英疏注為“混沌芒昧”,形容淳樸未散的社會狀态。

  2. 混沌未分狀
    描述天地初開、萬物未分時的模糊狀态。如李白《大鵬賦》中“若混茫之未判”,即用此意。

  3. 廣大無邊的境界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指代遼闊、深遠的自然或精神境界。例如杜甫《滟滪堆》詩雲:“神功接混茫”。

  4. 混雜不清;模糊
    引申為事物界限不分明或思緒模糊的狀态,如朱熹詩句“昨日風煙接混芒”。


二、文獻溯源與用例


三、發音與變體


四、總結

“混芒”是一個兼具哲學深度與文學色彩的詞彙,既可描述人類文明的原始狀态,也能表達自然與思想的遼闊或模糊。其多義性在不同語境中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1.《混芒》的意思

《混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混雜、混合。形容事物的種類、性質等混在一起的狀态。

2.拆分部首和筆畫

《混芒》的拆分部首為水,拆分筆畫為11畫。

3.來源

《混芒》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主要源自于古代詩篇中的描寫。在《詩經·衛風·氓》中有“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的一句,其中的“氓之蚩蚩”就指的是混雜的人群,由此産生了“混芒”這個詞。

4.繁體

繁體字中,《混芒》的“混”字為「混」,而“芒”字為「芒」。

5.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混芒》的“混”字是由水字旁和本字的組合而成的,寫作「混」。

6.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混芒》的例句:

1. 這個雜貨鋪的商品種類很多,真是一片《混芒》。

2. 這個展覽會上的藝術作品涵蓋了各種風格,展示了一幅《混芒》的畫卷。

3. 他的說話方式總是将各種觀點《混芒》在一起,讓人難以理解。

7.組詞

一些與《混芒》相關的詞語有:

1. 混亂

2. 混雜

3. 混合

4. 混濁

5. 芒種

8.近義詞

與《混芒》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混雜

2. 混亂

3. 雜亂

4. 混合

5. 混沌

9.反義詞

與《混芒》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純淨

2. 清晰

3. 分離

4. 純粹

5. 單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