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鴈的意思、赤鴈的詳細解釋
赤鴈的解釋
亦作“ 赤雁 ”。赤色之雁,古代以為瑞鳥。《漢書·禮樂志》:“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飲榮泉。赤鴈集,六紛員,殊翁雜,五采文。” 顔師古 注:“言六者,所獲赤鴈之數也。紛員,多貌也。言西獲象輿,東獲赤鴈,祥瑞多也。” 南朝 宋 鮑照 《野鵝賦》:“無青雀之銜命,乏赤鴈之嘉祥。” 唐 潘炎 《漳河赤鯉賦》:“雖雲水物,宜紫鼉緑鼇之同身;是曰元符,亦赤雁丹鳥之可比。” 宋 蘇轼 《趙德麟字說》:“ 漢 有一 汲黯 而 武帝 不能用,乃以白麟赤鴈為祥。”
詞語分解
- 赤的解釋 赤 ì 紅色,比朱色稍暗的顔色:赤血。赤字。 真誠,忠誠:赤誠(極其真誠)。赤忱。赤子(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古代亦指百姓)。赤膽忠心。 空無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裡。 裸露:赤腳(光腳)。 筆畫數:
- 鴈的解釋 鴈 à 同“雁”。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赤鴈”中的“鴈”是“雁”的異體字,因此“赤鴈”即“赤雁”,指紅色的雁。這一詞彙在古代文獻中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
祥瑞象征
在中國古代,赤色常被視為吉兆之色。據《漢書·禮樂志》記載,漢武帝曾捕獲赤雁,認為這是上天賜予的祥瑞,遂将其寫入《郊祀歌》,用于祭祀儀式。赤雁的出現多與帝王功績、國泰民安等寓意相關聯。
-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赤雁”常作為秋日或異象的意象出現。例如唐代詩人李賀的《追賦畫江潭苑》中,用“赤雁”描繪瑰麗畫面,暗含對盛景易逝的感慨。其紅色羽毛也常被賦予熱烈、獨特或超自然的色彩。
需注意:自然界中普通雁類并無紅色品種,“赤雁”可能是文學誇張或對特殊個體的描述。若您遇到其他語境中的用法,建議結合具體文本進一步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鴈(chì hàn)是一個漢字詞,拆分部首為赤(chì)和鴈(hàn),共有14個筆畫。赤的意思是紅色,鴈的意思是雁,因此赤鴈的字面意思是紅色的雁。
赤的部首為赤(chì),屬于顔字旁,表示與顔色、紅色相關的意義。鴈的部首為鳥(niǎo),表示與鳥類相關的意義。赤鴈的組成部分的意義和形狀與字詞的意義有一定的關聯。
關于來源,赤鴈最早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周禮·春官宗伯·大司馬·赤鹢嚴》一篇。另外,繁體字中的赤鴈則是以「鷁」來表示。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赤鴈與現代漢字寫法有些不同。其中,赤的上面有一點,下面有橫畫,鴈的形狀和現代稍有差别。
以下是一些關于赤鴈的例句:
1. 紅色的雁飛過了天空。
2. 赤鴈展翅高飛,映襯着蔚藍的天空。
赤鴈的組詞包括:赤字(chì zì)- red word,鴈飛聲(hàn fēi shēng)- sound of the goose's flight,雁落無聲(yàn luò wú shēng)- the goose falls without sound。
近義詞:紅鹳(hóng guàn)- red stork,赤鹳(chì guàn)- red crane。
反義詞:白鷗(bái ōu)- white seagull,黑燕(hēi yàn)- black swallow。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